政协提案,既承载着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又凝结着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作为建言资政的“金钥匙”和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每件精心打磨的提案背后,都是政协委员用调研走访丈量出的民生刻度。
回顾履职生涯,委员们有哪些心得感悟?2025年,政协委员聚焦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哪些难点热点问题?如何以提案传递民生关切,以“双向奔赴”的履职实践诠释责任担当?本期《我们圆桌会》“政协视点”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毛爱东
市政协委员,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律师
政协委员是代表界别群众的,我们的提案要让群众能够看得懂、看得明白。我的提案主要分两类:一类与专业相关,作为知识产权律师,三年前我针对杭州市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品种维权难、侵权查处慢等问题提交了专项提案;另一类源自界别群众关切,例如针对直播行业无序发展现象提出的规范建议,该提案曾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提案。
今年我将目光投向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重点调研“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妈妈岗”并非性别限定岗位,而是强调育儿责任的社会化分担。当前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核心症结在于职场发展与育儿照护之间的矛盾,单纯依靠企业提供弹性岗位难以破局,必须建立制度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生得安心、养得顺心、育得放心”的城市愿景。
王其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
首先,政协委员要对自己的提案负责,不能有“提完就算”的任务心态。提案落地需要跨部门协作,这时候就得多跑腿、多沟通,我觉得这也是委员的责任。
我参与了三年青少年模拟提案转化工作,所以今年的关注点是两个角度,一个是继续参与青少年模拟提案的转化。另外,我今年关注的是全民AED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院前急救AED的使用以及急救措施的应用,大概只有6.98%的人是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过这方面的应急培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杭州作为数字之城,能不能通过数字化的体系普及急救措施的培训,对一定年龄之内的人逐步分批培训,达到基本的技能水平,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陈雷
市政协委员,FM89杭州之声新闻中心副主任
我今年关注的是乡村建设发展方面的问题。杭州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便民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余杭、临平等地的数字农业发展和移动政务终端应用,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行政审批等事项。但在实践中仍暴露四方面问题:一是网络覆盖存在薄弱环节。西湖区等部分乡村旅游区域仍存在信号不稳定现象。二是数字适老化进程滞后。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智能设备操作障碍,形成设备空转现象。三是财政资源配置失衡。市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难以覆盖全市行政村,导致试点村与非试点村发展差距拉大。四是存在盲目数字化倾向。一些乡村旅游村日均车流量并不大,却建设智慧停车系统,造成资源浪费。
来洋
市政协委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我今年关注的是中小学食品安全方面。其实目前杭州中小学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实际性的问题,主要是家长和学校方面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一些不理解。我在提案中提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好的可以相互沟通的渠道网络,帮助家长每天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吃什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的营养性是怎么样的。
张祝平
杭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有几个关键词很重要,第一要聚焦党政关注,聚焦百姓关切。第二调研要深,调研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的内容,也是履职的重要方式,也应该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只有调研深了,我们提出的内容才能准、才能实。第三要专,我们要从自己的所能出发来进行选题、进行深入。第四建议要可操作,对策建议的具体化和专业化应该是政协委员最大的优势,要充分体现。
政协委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养:第一,政治素养。人民政协为人民,这要求政协委员要熟悉政策,要有非常深切的社会关怀。第二个会协商,要用你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协商,你要懂得政协协商的程序、制度和规范,这样才能确保提案能得到有效落实。第三个善议政,就要能议在点子上、议得深、议得准,这样的提案才能落地。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政协委员,这些都是基本的素养。
本周日(4月20日)21:30 HTV1
《我们圆桌会》“政协视点”
敬请关注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