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30日
桐庐将进入“两会时间”
即日起,县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
“喜迎两会·代表委员走基层”系列报道
首期我们走近
县人大代表李铖
与“君山有约·妙笔生花”委员工作室
来听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
李铖: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最近基地种植情况怎么样?”“村民们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吗?”这几天,县人大代表李铖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凤川街道大源村羊肚菌的种植基地,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声民意,为即将到来的县两会做准备。
大源村地处凤川街道最南端,多年来,受地理条件影响,虽“坐拥宝山”却发展受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增收模式单一。作为大源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铖深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盘活闲置土地和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而如今,杭温高铁开通,桐庐到杭州西站最快仅需18分钟。交通能级的跃升为大源村带来了“融杭接廊”的新机遇,也让李铖看到了盘活土地资源的突破口。
去年,在凤川街道带领下,村两委前往贵州三穗县考察,发现当地“稻菌轮作”种植模式效益可观,且当地环境、气候与大源村相似。之后,在街道牵头推动下,大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大源村建立羊肚菌种植基地,“稻菌轮作”模式落地生根。
经过村民和农技专家共同努力,今年3月,基地的羊肚菌迎来大丰收,亩产高达400斤,按统货单价60元/斤计算,产值达204万元,收入比最初的土地租赁翻了几番。目前,大源村羊肚菌已全部售罄,种植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了绿油油的水稻田。
这种春秋种水稻、冬季种羊肚菌的“稻菌轮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大源村冬日土地抛荒问题,实现土地高效运作,还为该村45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沈建明说:“退休后闲着,李书记带我们种羊肚菌,能有七八千元工资,村里像我这样在基地上班的老人有三四十人,大家都很高兴。”
大源村羊肚菌的成功培育,让当地村们拥有了一项新的种植技术,也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崭新的“致富路”。李铖表示,将把前期深入调研收集的民情民意转化为精准务实的建议带到大会上,并借助桐庐“融杭接廊”的区位优势,将这一成功经验在更广范围内示范推广。
“君山有约·妙笔生花”委员工作室:
架起政企民“连心桥”
“订单情况如何?发展中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5月15日,在桐庐沐雪文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君山有约·妙笔生花”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正在仔细查看制笔流水线,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这样的走访场景,正是委员工作室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
作为政企民沟通的重要平台,“君山有约·妙笔生花”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汇聚了分水镇11位来自制笔、农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通过跨领域协作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今年,该委员工作室已累计走访调研19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42件,成为连接政府、企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
在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该委员工作室专门组织委员针对分水镇制笔业开展多次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桐庐沐雪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腾龙对委员工作室的帮助深有感触:“我们原本是家庭式作坊,在委员们的多次协调下,成功入驻产业基地,实现了更高标准的生产。”谈及未来发展,马腾龙表示希望能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扶持力度。这一建议被委员们认真记录,并纳入重点协商议题。
除了聚焦企业服务,委员们也常常活跃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分水镇大路村党委书记王陈峰说:“委员们不仅经常来调研,还积极帮助对接资源、出谋划策。在一次村创客中心召开的圆桌会议上,委员们提出与高校合作的发展思路,我们采纳建议后,很快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达成合作,现在运营方案已经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突破。”
“工作室的牌子挂起来,责任就要扛起来。”领衔委员徐灵红表示,“委员工作室要做的不仅是联系群众,更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把责任落到实处。”接下来,“君山有约·妙笔生花”委员工作室还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让群众声音得到更好传递和回应。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