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市政协年鉴 |
2010年10月26日 15:07:20 星期二 |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5年1月27日至29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协主席虞荣仁代表市政协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市政协副主席郁嘉玲所作的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决议和曾东元副主席所作的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案收集和初审情况的报告。 会议充分肯定市政协一年来的工作。2004年,市政协常务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下,按照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的要求,依靠全体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围绕中心,把握主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能,推进“三化”建设,广泛团结联谊,为杭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同意市政协常委会提出的2005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与会人员列席了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孙忠焕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 会议期间收到大会发言材料28份,12位委员作大会发言;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622件(团体50件,联名116件,委员个人456件)。其中经济科技方面125件,城建交通、环保旅游方面248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97件,民主法制、劳动人事152件;编印会议简报20期。 会议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职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杭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期间,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参加小组讨论,听取大会发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省政协副主席李青、吴国华,代市长孙忠焕和担任过市政协领导的老同志周峰、陆祖德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 【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四次至第十七次会议】1月10日,市政协召开八届十四次常委会议。会议协商通过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议程、日程(草案);协商通过《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八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协商通过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报告人名单,大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协商通过《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提案审查立案办法》(试行);听取市政府关于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讨论通过市政协委员调整事项。 1月28日,市政协召开八届十五次常委会议。会议听取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各小组讨论情况汇报;审议通过《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草案);审议通过提案委员会关于八届四次会议提案收集和初审情况的报告(草案)。 5月17日,市政协召开八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情况的说明;以大会发言的形式对完善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协商通过《市政协关于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若干建议》。 9月12日至13日,市政协召开八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听取市委副书记于辉达作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报告;协商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关于构建杭州和谐社会的若干建议;协商通过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人事调整事项;增补戚顺庆等4人为市政协委员;组织常委赴绍兴市参观考察。 【加强理论学习】市政协常委会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来抓,充分运用理论中心组和座谈会、报告会、委员学习会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学习省市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请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孙忠焕给全体委员作形势报告,请市委副书记叶明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报告,还请有关专家作台海形势报告。 【政协理论研究】市政协围绕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加强政协专委会建设等,成立5个课题组,由市政协领导牵头,深入调研思考;召开全市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收集汇编30余篇研讨文章,交流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成立市政协理论研究会,为开展政协理论研究整合了力量,搭建了平台。 【为我市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市政协把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课题,从2005年年初开始,就着手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专委会,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了11份调研报告。5月份,市政协八届十六次常委会协商通过了《关于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若干建议》。《建议》提出要推进杭州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江东和临平工业区建设等10条建议。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孙忠焕分别作出批示,认为《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建议》的有关内容,被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所吸纳。市委将市政协《建议》转发给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求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参考。 【合力推进和谐杭州建设】市政协紧扣和谐杭州建设中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专委会、区县(市)政协,开展联合调研,形成了28份调研材料。9月中旬召开八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关于杭州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建议》,提出要加强城市流动人口规律研究、优化外来暂住人员管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坚持医疗机构公益性改革方向等8个方面的建议。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在编制杭州“十一五”规划时认真采纳。努力为全市法制建设服务,就《杭州市广播电视传输播放管理条例(草案)》等7个地方性法规举行听证会,提出意见建议;经广大委员多年建言呼吁,《杭州市人民调解条例》已于去年正式出台。密切关注民生,先后就市区自来水价格、出租车运价调整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以及杭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事项,开展协商议政,提出不少较高质量的建议。 【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献计出力】市政协针对西溪路周边地区违章用地和违规搭建严重、公共设施不配套、建筑品位不高等问题,组织部分委员开展视察,提出要尽快编制好规划、严格控制该地区建设项目等建议。市委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把该地区的保护与开发作为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工程抓紧落实。围绕湖滨地区交通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了缩短延安路单向行驶线路、调整公交站点设置等意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视察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向市委和市政府报送了《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要找准景观改善与方便群众生活的结合点和平衡点、重视长效管理等建议,市委办公厅在《决策参考》中全文转发,并在工程实施中被有关部门充分吸纳。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委员参与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多次组织委员对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城区绿化工作等开展视察调研,提出了建立流域共保和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推进杭州文化名城建设】市政协广泛开展调研视察活动,积极为推进杭州文化名城建设献计出力。为挖掘“一纵三横”道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专门成立专家组,多次组织对“一纵三横”进行视察,反复论证,提出了捡起历史碎片并将其“串珠成链”等建议,拟制《“一纵三横”道路历史文化景观布置纲要》,并就人文景观建设方案进行座谈,邀请市委领导、各城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共同研讨。召开运河(杭州段)景观建设方案通报论证会,视察运河两岸桥梁和景观带整治情况,提出景观建设应明确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古运河文化底蕴等意见;建议要重视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保护,恢复部分传统文化项目,使运河文化与西湖文化交相辉映。对玉皇山以南地区开展视察调研,提出要完善规划、加快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等建议。市委专题会议形成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纪要,充分吸纳了政协提出的建议。积极围绕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开展文史工作。深化于谦研究,召开了第四次于谦研究年会。做好全国政协重点征编课题《名人故居》编纂协作工作。编辑出版了《西湖文化》、《杭州名人名居》等书籍,充分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的作用。 【开展港澳台和海外联谊活动】市政协密切与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侨团同乡会、联谊会的联系,先后接待14批近130人(次)港澳台及海外团队和友好人士。热情为香港杭州同乡会换届和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邀请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港澳海外委员及侨领、侨商代表参加西博会。组团考察访问欧洲、南美等一些国家和台湾地区。接待了韩国、墨西哥等国外友好考察团。在完善“五侨”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涉台机构的联动机制,积极帮助台胞侨胞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促进民族宗教工作】市政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召开宗教工作座谈会,认真了解和反映我市宗教工作情况。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全市五大宗教团体举行和平祈祷活动。在政协委员的呼吁和推动下,基督教崇一堂建成启用。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组织香港委员和香港杭州同乡会会员向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捐款,用于修建卫生院和增设幼儿园设施等。市政协被授予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提案工作有成效】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以来,共立提案641件,已全部办理完结。常委会进一步完善重点提案办理机制,对重点提案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集体提案进行重点协商和督办,提高了办理质量。2005年14个方面的18件重点提案都得到较好办理。其中民革市委会关于“完善农村现代化目标体系”的提案,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已对杭州市农村现代化目标体系作了调整充实。民建市委会和民进市委会关于本市食品安全问题的两件集体提案,引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我市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起到了促进作用。首次开展提案办理工作的民主评议活动,推动了提案的办理落实。修订完善《杭州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制定提案办理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提案工作。开展八届政协第二次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活动,26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信息工作“四连冠”】常委会充分发挥参加单位、广大委员和各区县(市)政协的作用,畅通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努力提高政协信息质量。信息的采用率和领导批示率明显提高,信息工作在全国政协系统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四连冠”的目标。2005年共向全国政协报送《值班日报》24期,报送《政协信息》200余期。一些信息引起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其中“国家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应进行调整”、“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关于合并《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建议”等信息,温家宝总理,黄菊、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积极向市委和市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全年共报送信息37期,得到市领导45人(次)的批示。其中,“关于在西湖龙井茶区建造北纬30°茶叶生长‘黄金线’标志性建筑”的信息,市府办公厅根据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专题召开协调会,确定选址建造标志性建筑;“对完善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的信息,市委副书记朱报春作出批示,认为“很有针对性、操作性”,要求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研究,提出意见。 【纪念市政协成立50周年】2005年,市政协已走过50个春秋。市政协常委会抓住契机,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庄严隆重的庆祝大会于12月6日在杭州剧院举行,省市领导、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代表1000多人出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作了重要讲话;编纂出版了 90余万字的《杭州市政协志》,比较完整地纪录了市政协50年的历史轨迹,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拍摄了4集电视片《盈盈一水同舟情》,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市政协走过的50年历程,乔石同志为该片题写了片名,在电视台播出后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组织了政协委员文艺演出,节目精彩纷呈,展示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风采;召开了老政协委员和老政协工作者座谈会,气氛热烈,充满了对政协事业热爱之情、关切之意;举办了政协书画艺术和文史成果展览,规模盛大,展示了市政协多年来书画创作和文史工作的丰硕成果。还举办了金都杯“我和政协”征文活动,许多老政协委员和老政协工作者踊跃投稿。通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回顾总结市政协50年的历程和业绩,展望人民政协美好前景,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