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市政协年鉴 |
2010年10月26日 15:07:20 星期二 |
[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2月18日至2月23日举行。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副主席马时雍、施锦祥、蒋福弟、鲍世甲、曾东元、俞国庆、陈振濂、韩国熹、郁嘉玲和秘书长徐泉海主持会议。常务副主席马时雍代表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副主席、提案委员会主任曾东元作关于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马时雍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了曾东元所作的关于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了曾东元副主席所作的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二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期间15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大会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613件,根据《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经提案委员会审查,有578件立为提案(其中集体提案45件),其余35件作为委员意见建议交有关部门参考。其中有关经济科技方面的有92件,占15.92%、有关城建城管、环境保护方面的有254件,占43.94%;有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的有89件,占15.40%;有关社会法制、劳动人事方面的有132件,占22.84%;有关政协统战、民族宗教方面的有11件,占1.90%。编印会议简报 36期。 会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三项职能,积极建言献策。 会议认真总结了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对关系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若干重大问题深表关注,就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推进城市化进程,科学制定规划,体现杭州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施“旅游西进”、“交通西进”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科技、教育,重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打造“信用杭州”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期间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参加小组讨论,听取了大会发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省政协副主席龙安定、徐冠巨、王玉娣,市长茅临生和担任过市政协领导的老同志周峰、陆祖德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市政协八届常委第五次会议至八届常委第九次会议]八届五次常委会议于1月23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及报告人;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草案)及报告人;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议程、日程(草案);审议通过大会正、副秘书长建议名单;审议通过政协杭州市委员会关于重点提案的产生办法和办理意见(草案)等。 八届六次常委会于2月22日举行。会议听取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委员第二次会大会讨论情况汇报;通过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委员第二次会议决议(草案);通过政协第八届杭州市委员会委员第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草案)。 八届七次常委会于4月28日举行。市政协主席虞荣仁、马时雍、施锦祥、蒋福弟、鲍世甲、曾东元、俞国庆、陈振濂、韩国熹、郁嘉玲和秘书长徐泉海等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于辉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盛继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德明,副市长陈重华到会。会议听取了上海有关专家作的《关于长江三角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专题报告。常委们围绕会议主题积极献计献策,畅所欲言。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建议》。针对当时杭州严峻的抗击非典型传染性肺炎形势,副市长陈重华在会上向常委们通报了杭州市非典疫情和市委市政府对抗击非典所采取的措施。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就抗击非典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八届八次常委会于7月21-22日举行。会议主要内容:听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关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的报告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干部读书会精神通报;讨论通过了《关于全市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和化程序建设的调查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四个制度和《杭州市政协常委会关于在全市政协组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新高潮的决议》。会议协商决定:方治平、胡泽之为政协杭州市委员会副秘书长,增补方金贵等25名同志为市政协委员,徐军等21位同志不再担任市政协委员。 八届九次常委会于11月11日举行。会议听取了市政协副主席曾东元对市药品监督局开展民主监督的情况介绍,市药品监督局局长郭泰鸿汇报了我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部分常委就民主评议工作等作了大会发言,市委副书记朱报春、市政协主席虞荣仁作了重要讲话,副市长沈坚应邀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安蓉泉向常委作学习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 [民主监督工作]为探索民主监督的新路子,推动全市满意不满意评单位比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市政协副主席蒋福弟、曾东元牵头,社会法制和港澳台侨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作风建设和职能履行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活动。活动经历了调研发动、反馈整改和检查促进三个阶段。市政协领导和12位政协委员组成民主监督协调小组,24位市政协委员被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聘为药监系统行风监督员,历时四个多月,先后召开调研座谈等各类会议18次;进行视察调研活动3次;政协委员分小组或个别进行暗访达150余人次;200多名市民代表,社区干部代表,文教卫生、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座谈调研。在市药监局的积极配合下,这次民主监督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深入调研 参政议政] 2003年,市政协领导亲自牵头,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一是开展全市政协履行职能三化建设的调研,为市委制定“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开展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为市政协八届次常委会充分协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开展清洁杭州、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市区“停车难”问题、做好大气污染整治工作、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及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等一系列视察和调研,为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首次以市民座谈会的形式,邀请23位市民代表与主席们就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中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及时报送给市委和市政府。政协信息工作有了新进展。2002年市政协收到信息 1000余条,专报市委、市政府信息41期,150条,其中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6条次,向全国政协报送信息250条,其中被全国政协采纳专刊13期,综合稿14篇、要目稿10篇,转送稿8 篇。有3则信息分别得到吴仪、曾培炎和肖扬同志的批示。市政协信息工作再次获得全国政协系统一等奖。 全年编发《政协之声》13期刊于杭州日报,《政协通讯》出刊12期。 [市政协领导走访委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政协领导与政协委员的密切联系,按照《市政协领导分工联系走访政协委员》和《市政协领导委员约谈会》的计划,一年中,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走访市政协委员共计293人,市政协领导主持召开的委员约谈会5次。 [海外联谊工作] 2003年,市政协接待港澳、海外人士10批,组织港澳台知名人士考察杭州投资环境,邀请港澳、海外政协委员参加“西博会”,感受杭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他们为杭州发展献计出力。经过牵线搭桥,促成香港、法国杭州同乡会在桐庐、富阳投资3000万美元。 [文史工作] 组织编撰了《杭州历代名人》。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比较完整、系统汇集和介绍历代杭州名人的出版物,收录了先秦至建国前的六百余位杭州名人,较好地展示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代先贤的风采,进一步弘扬了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王国平书记专门为该书题词并作序,茅临生市长和虞荣仁主席也题了词。开展纪念于谦诞辰60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举行纪念于谦专题座谈会、开展于谦史迹万里寻踪活动,以此来缅怀于谦不平凡的一生,彰显他刚正不阿、忠贞为国、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崇高精神。编辑出版了《于谦研究资料长编》,在西博会前夕举办了第三届于谦研究年会,交流于谦研究的学术成果,扩大于谦及于谦精神的影响。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