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复活老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发布时间:2022-08-10   萧山日报

老街,是城市文化的文眼,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很多人记忆中的老街,是一段温暖而带着烟火气息的影像,用来治愈思乡之情再合适不过。近年来兴起的老街改造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居民集体的情感需求。

当然,老街的改造,主要还是为了提升环境,打造品牌,促进经济发展。抛开情怀滤镜来看,很多老街改造前的环境确实堪忧,普遍存在街道昏暗逼仄、建筑成为危房、环境脏乱差等情况。经过改造以后,街道变得明亮宽敞,建筑也焕然一新,环境变得整洁干净,但是相比之下,味道好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随着新商业中心、新商业街的建设,作为旧商业中心的老街处于持续衰落之中,人口不断流出,店铺渐次关门。而老街改造提升工程则进一步加速了人口流出和店铺关门的速度,以至于出现老街改造好了,却没有人的现象。这个方面经典的例子,就是上海浦东的三林老街,这条街号称千年老街,但是整修时拆去很多房屋,大量居民迁走,等修完开放时已经冷冷清清,乏人问津。

商业中心最需要人气,有关老街的记忆,一定是少不了烟火气的。当人气不在,老街也只会剩下一个空壳。用发展旅游来聚拢人气,进而振兴老街,有成功的例子,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原因也实在很简单:江南水乡,古镇都不知凡几,更何况一条老街。那些古镇早已声明远扬,吸引众多游客,家乡的老街除了本地人的情怀,竞争力是不够的。比如有“安徽第一古街”之称的孔城老街,虽然人文底蕴深厚,但老街完全依靠旅游招商,人气依然不旺,形成了游客少——商业凋零的恶性循环。

所以,老街一定是本地居民的老街。老街经过改造以后,可以通过网红打卡等手段来引流,然而只是博眼球没有内涵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老街必须要关注本地居民的需求,兼顾游客的诉求,以人为本,深入研究,发掘特色,科学布置老街的功能定位、空间格局以及商业形态,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老街更有人气、烟火气。

如在解决老街的房子空置上,可以采用低免房租的政策,邀请一些机构进驻;也可以在保留传统外观下对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变成真正的公寓。在商业形态上,更是可以不拘泥于常规,新老结合,大胆创新。比如临浦老街改造后推出的原创国漫民国街、游戏主题互动街区,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复活的萧山老味道“张春记”,对老一代同样是情怀加成。同时,在国家政策春风下,夜间经济大有可为,通过举办夜市、开展夜间活动等,进一步聚拢人气,打造老街夜生活的地标。总而言之,老街的改造是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一个生机勃勃、熙熙攘攘的老街,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老街。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