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近日,区政协举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议,就“着力深化‘两业融合’,优化城市产业形态,助推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议政。会上,5位区政协委员结合前期调研,从加快现代都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新型国际贸易深度融合、把握“两业融合”新趋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提升“两业融合”聚合效能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经济界别委员
朱春波
加快现代都市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引进和培育制造业职能总部及新兴业态总部,支持本土企业将总部、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留在本地,围绕企业总部发展,培育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探索新型工业载体空间模式。推动中心城区高端楼宇新建和存量楼宇的功能改造提升,打造具有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种功能的产城单元,实现都市工业与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相融。三是建立与现代都市工业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完善适应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体系,加强核心指标的跟踪管控,推动工业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党派界别委员
徐彩英
促进制造业与新型国际贸易
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国际营销能力。支持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参与国际品牌评选、参加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标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法规、社会责任标准等要求。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合作,推动企业获得国际权威认证。三是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建立国际贸易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法律咨询、融资支持等服务。优化跨境物流与服务体系,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界别委员
董可星
把握“两业融合”新趋势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科创引领。将更多的财政扶持资金用在激发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上,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向我区中小微企业转让或许可专利,并给予一定比例资助。二是招引储备高技术含量项目。增加政府性基金投早投小的比重,利用区内闲置空间开展“科产金一体化园区”合作,汇聚一批小试、中试类项目,加大培育和孵化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普及数字化应用,发展组织型生产。通过数字化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控制工艺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拓展供应链体系,形成组织型制造产业集群。
科技界别委员
赵谛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协同发展
一是搭建区域平台。利用图灵小镇的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引进从数据标记、模型训练到共创解决方案场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及研发机构。二是因企施策规划培育路径。对于中大型制造业企业,实施AI赋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推广云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灵活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三是构建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领军企业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生态,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商联界别委员
郭昊展
提升“两业融合”聚合效能
一是建优融合发展载体平台,激活前端创新创业链。加快建设中高端孵化平台,打造更多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二是构建融合发展支撑体系,提升中端智能制造链。从规上企业开始实施数智化改造,逐步推进到中小型企业,探索研发、制造、采购等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产业链整合提升。三是创新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拓展后端现代服务链。建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机制,定期动态评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四是健全融合发展保障机制,协同要素需求供应链。有效处置闲置低效用地,推动企业间灵活调配优质人力资源,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精准匹配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