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弘扬水文化 传承水文明|区政协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11   余杭政协

余杭塘河

余杭塘河通过苕溪流域链接着良渚古城遗址和京杭大运河两大世界遗产,自带五千年良渚文明基因,流淌着两千年余杭古城发展血脉,坐拥世界级的文化标签。是城市新中心重要的中央河道,创造了瞩目的现代科技创新创业文化。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报告指出,“谋划实施余杭塘河综保工程,聚力打造集产业发展、城市景观、消费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发展‘金腰带’”。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报告指出“持续打造余杭塘河‘黄金水岸’”。

11月7日下午,区政协组织开展打造余杭塘河“黄金水岸”暨“弘扬水文化 传承水文明”“请你来协商”活动。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吴远东,区政协副主席郭青岭,区政协城建委、文史委,受邀省市区相关专家,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林水局、区文广旅体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区规资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城投集团、区环境(水务)集团、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分管负责人和部分区政协委员、有关企业参加活动。

会上,区政协城建委、文史委根据考察学习和调研走访情况分别围绕城市河道水岸建设和文化串联进行了协商建言。区林水局、区规资分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分别汇报了余杭塘河整体水网水系情况、有关规划阶段性成果和良渚港综保情况等。北控水务围绕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作了介绍。各位区政协委员基于调研考察和自身感受建言献策:

冯凯:要深入挖掘塘河沿线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建设,研究设立余杭塘河历史博物馆;坚持生态优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河道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依托良渚论坛等契机注重与国际先进城市交流,提升余杭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张洁:引入集市、文创和演出,吸引年轻人,把余杭塘河打造成一个大的流动的舞台,展现余杭风采;让河岸绿地与周边市民生活融为一体,将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

孙威:要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优化创业氛围和促进消费活力,吸引年轻人,通过营造低成本创业街区、营造低成本消费商家入驻街区、培育AI服务街区等,使余杭塘河沿岸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年轻人向往的休闲消费目的地。

赵海燕:要讲好余杭塘河文化故事,再现魅力江南古城韵味;统一提升植被生态景观,打造景观地标,提升滨河绿地观赏性;通过活化文旅资源空间,构建外联内畅的河网系统,让余杭塘河“可看、可听、可读、可游“;高标准营造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国际性示范综合体。

季晔:要深挖余杭历史文化内涵价值,更多融入本地文化,高标准定义河道设计方案,提升河道两岸民生休闲和商业集聚效应,集中文旅资源打造文化IP,提升水岸的观赏价值,将余杭塘河沿岸打造成具有标识度的集文化与科技一体的新型城市河道水岸。

叶亿龙:余杭塘河是连接新中心中轴线和云城科创CBD的链接纽带,要通过环境治理先行、旅游文化跟上、基础设施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措施,把余杭塘河周边打造成集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于一体的黄金水岸。

董雪霞:工程建设管护方面,要注重因地制宜、长效管养,丰富沿河两岸的驳坎形式,对两岸工业和居住集中区域的排污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提升河道水质;在城市水系打造方面,建议突出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特色,体现余杭龙舟文化。

赵艳华:要像巴黎奥运会在塞纳河上举办开幕式那样激活余杭塘河水脉,打造“一河一舞台”,嫁接各类文艺演出资源,为新中心吸引人流;打造“一带连一路”,加强余杭塘河与余杭塘路二者的互动;塑造“一点一故事”“一人一媒介”“一城一场景”,打造文化场景矩阵和宣传矩阵,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

张丽莉:要重视生态配水,做好雨污分流和设施更新改造,开展河道日常淤积监测和轮疏工作,保持河道畅通,提升主要支流河道水质,还余杭塘河一波碧水;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

谷琦:建议水质提升方面除了采用零直排改造、管网提升等传统治水手段以外,引入前沿治水技术,开展科技治水试点,通过试点找到最适合余杭塘河的治水方式;推进智慧治水,优化治水设备部署,实现水面环境和周边污染点位等联动预警和处理。

叶凤:加强余杭塘河亲水性和沿岸文化空间塑造;将水生态、水生物科普等内容融入景观节点打造;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记录余杭塘河建设前后和过程中的变化;加强与沿河高校等单位沟通联系,提升河岸整体通达性、连续性。

省市区文史专家从余杭塘河的重要文化历史意义等角度切入,为与会人员讲述了丰富的余杭塘河历史沿革、周边区块演进等情况,并建议以更宽阔的视野谋划好水文章,充分梳理沿河文化节点,复兴文昌阁等关键地标建筑,提炼恰当主题,以叙事化的风格建立线性主题公园,规划打造公交车带、骑行带、商住带、休闲慢行带、亲水平台带等多维合一的岸线空间,结合余杭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网红打卡地。融合历史与未来,将余杭塘河这一重要的余杭情怀场所空间营造成高科技、创业人才的后花园,实现以水润城、以水兴城、以水运城。

郭青岭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湿地水网建设项目;要深入研究,真正理解余杭塘河5000年的文明基因和2000年的县邑文脉;要统一认识,提升对打造闪耀新中心中央水岸必要性和影响力的认同;要谋定而后动,彰显余杭双千年古城复兴的特色魅力。

吴远东充分肯定区政府与区政协围绕“余杭塘河综合保护与整治”项目共商共创的积极意义,对区政协和委员、专家等为协商建言作的充分准备表示感谢。他指出,余杭塘河既是一条历史的河,也是一条未来的河,更是一条精彩的河,有关部门要研究梳理好会议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方案,推动文化、文创、文旅“三文融合”,打造出余杭塘河最好的面貌。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凝聚各方合力,将余杭塘河塑造成更耀眼的新的余杭文化名片。

来源:余杭政协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