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富美100”攻坚行动工作合力,4月28日下午,江南镇围绕“百匠赋能乡村赋美,探索古村落富美新路径”主题开展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县政协党组成员胡亚明出席活动并讲话,县政协经科委、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县政协委员代表、匠人代表、江南镇部分班子成员、镇村两级干部等参加。本次活动由江南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履职小组负责人刘建新主持。
活动伊始,江南古村落管委会综合办负责人首先从环境提升、业态招引、项目推进和文化挖掘等方面介绍江南古村落情况。江南镇的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江南镇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和开发项目,如修缮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等,使古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古村落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后,与会代表立足各自领域,围绕“百匠赋能乡村赋美”这一主题,纷纷建言献策。
缮物局主理人沈斌、金石传拓主理人杨振汝和概璞荟主理人郜桐彤三位匠人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和江南古村落结缘的故事,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深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申屠永军认为,乡村招商需兼顾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避免形式化倾向。针对村内80余家经营业态中部分业态经营压力大、间歇性运营的现状,建议优先引进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业态,构建可持续产业支撑;同时针对老年客群占比高的现状,主张通过业态优化吸引多元消费群体。针对老宅保护性开发中因土地政策调整导致村民建房审批困难的情况,他希望上级部门在土地资源盘活、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破解古村保护与民生需求的平衡难题。
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新闻办副主任方一凡建议,要强化文脉的保护,古建筑是深澳村的根,而古水系则是深澳村的魂;要进一步强化人才的保障,从管委会的层面设立专家组,为深澳村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人才支撑;要强化形象展示,结合江南时节与非遗文化把文章做深做透;要强化民生共享,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有更多的获得感。
县农业农村局社会发展科科长陈明建议,深化百匠艺术街区建设,通过举办固定节庆活动及手工艺赛事强化品牌影响力;优化业态布局,开发夜游项目,推动民宿与古建筑、非遗文化融合,打造特色主题客栈;聚焦亲子研学市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加强新媒体宣传,扩大年轻客群覆盖面;同时,挖掘深澳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区域联动,探索组建跨村联合运营公司,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片区组团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县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科科长沈红霞建议,深澳古村落发展需立足本土文化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应明确村落定位,平衡游客量与创作环境需求,通过深挖水系文化、串联非遗资源及匠人业态,打造差异化体验;应以水系为核心布局关联产业,联动本地非遗与引进匠人形成消费闭环,并设计“一日匠人”等主题体验串联周边村落;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导游、强化自媒体传播、开发文创IP等创新举措,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以在地文化自信塑造深澳独特品牌,实现文旅可持续发展。
县政协经科委副主任潘萍萍建议,深澳村应围绕业态升级与村民共富目标,通过分层引入高端匠人工作室、越剧大师传习所等特色业态并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戏迷雅集等活动强化文化品牌辨识度,同步搭建公共直播间助力匠人孵化个人IP、联动桐庐文旅打造联名产品,辅以艺术家驻留计划提供低成本住宿吸引人才交流,推动手工艺与村民传统技艺深度融合开发特色商品,同时创设免费或低成本居住空间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多措并举激活乡村艺术氛围与经济活力。
县政协委员、杭州裕禧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宋凯提出,当前乡村建设已从基础设施改造转向内容赋能阶段,需以文化为核心重塑产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同时呼吁,乡村振兴需兼顾文化传承与市场逻辑,以深澳为样本探索非遗活化与产业振兴的双向赋能路径。
县政协专家协商会成员周华新以老村民视角畅谈深澳古村落发展,既为年轻匠人进驻带来的文化活力欣喜,认为其创新理念正悄然重塑村庄氛围,古村独有的水系格局与古建筑群已成为吸引文化人才的核心资源;同时对部分匠人外流导致学术资源与文化影响力流失、人才留存难而表示担忧,呼吁通过打造交流平台、优化人文环境等柔性措施增强人才归属感;更寄望深澳实现“文化+经济”协同发展,主张以非遗保护为基、文化IP开发为媒,推动手工艺与村民技能深度融合,既实现经济增收又延续文化根脉,同时借力媒体扩大传播效应,将深澳打造为古村落文化振兴示范标杆,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亚锋围绕深澳古村落发展作总结回应。一是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会上提出的业态布局、基础设施、文化定位等核心关切,政府将系统梳理、分类施策,推动问题逐项破解,形成政社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立足平衡,文旅融合。立足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以古建修缮、非遗体验等沉浸式项目为载体,打造文旅融合平台,吸引游客参与、激发乡村活力,探索一条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潜力的发展新路。三是凝聚共识,品牌赋能。在各方支持配合下,江南镇将全力推动深澳古村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创新深度融合的特色模式,持续擦亮古村品牌,回应社会期待。
县政协党组成员胡亚明对此次民生议事堂协商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深澳村发展提出以下要点:一是打造差异化文旅品牌。依托古建、水系、百匠三大核心资源,构建“古建+水系+匠艺”融合发展模式。突破“自发集聚”局限,通过多方联动建立统一品牌运营体系,从活动组织、生活服务、经营扶持等维度形成系统化支撑,避免资源碎片化。二是精细化管理提升游客体验。聚焦导览、停车、夜间服务等细节,运用数字化工具优化服务流程。借鉴“古道引流”“分区管理”等经验,探索本土化交通疏导方案,破解拥堵难题,强调“游客体验是产业根基”。三是构建文化振兴共同体。推动村庄与百匠“双向反哺”,村庄为匠人提供创作空间与政策支持,匠人通过参与治理、培训反哺乡村,形成“文化浸润村民、村民支撑业态”的良性循环。倡导建立多方常态化议事机制,打破“行政主导”模式,确保发展成果共享。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