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正式启幕。暑期文旅消费季以“文旅惠民乐民,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消夏避暑、滨海度假、文化展演、夜间经济等暑期消费热点,各地密集推出特色文旅产品,消费季期间将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暑期文旅热”,正以强劲活力拉动内需,成为激活市场、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巩固这股热潮需乘势而上,既要通过消费券发放、主题活动策划等让市场“热得快”,更要以长效机制让市场“热得久”。
暑期正是孩子放松自我、认知世界的黄金期。如何深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价值?如何将“暑期文旅游”打造成孩子们走读中国的大课堂、亲子互动的欢乐园?关键还在于突出“普惠”二字:一方面,依托博物馆、文化场馆、历史文化遗址等主阵地,持续扩大文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文旅+教育”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以“文旅+”“研学+”“博物馆+”为抓手,开发红色教育、自然科普、传统文化等主题产品,要以继续策划组织好诸如博物馆奇妙夜、非遗市集、星空露营等多元活动,让公众在文化体验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落实好“文旅惠民”,更需立足本地创新破局。以消费季开幕当天的青岛主场活动为例,中国气象局联合文旅部门发布16条避暑旅游路线,整合21省60城自然资源,将“天然空调”转化为旅游爆品,既体现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也启示各地:深挖特色资源需突破“热门景点依赖症”,树立“冷门即热门”理念。以甘肃庆阳为例,日前其借助“与辉同行阅山河”等直播活动“出圈”,以周祖陵遗址、北石窟寺等小众资源为支点,通过主政官员讲解、非遗皮影戏展演等创意,让文化遗产成为流量密码,亦彰显互联网思维与担当作为。
持续提振文旅消费,要以创新场景、多元产品、深度体验扩大供给。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从方言、节庆、小吃等载体入手,让游客真实感受地域特色,从而成功撬动市场。同时,繁荣文旅市场,尤须严守服务与安全底线。暑期旺季往往易出现服务波动,需以强监管狠刹强制购物、“黑导游”等乱象,严打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另外,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设置预警系统,优化提升游客体验,确保“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暑期文旅机遇稍纵即逝,从消费季启动到开学仅两个月“窗口期”。各地当以创新求变之心、惠民利民之责,持续优化软环境,深挖“冷”资源,让山水风光与人文底蕴火热碰撞,推动暑期文旅消费从“流量爆发”迈向“价值深耕”,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