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要用新思维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作为杭州经济新兴领域的重要高地之一,余杭区五常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党建的工作机制、内生动力、学用结合和服务关怀这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持续展现蓬勃生机,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全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实践样本。
大党委:
夯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推动新兴领域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保证。健全的组织体系是提升党建组织动员力的关键支撑。为了充分发挥党委在党的领导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新兴领域的发展优势,确保其发展方向不偏航、发展动能更强劲,余杭区五常街道做实“大党委”工作机制,构建“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的大党委架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组织联动、资源整合、服务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在这套体系中,五常街道依托“街道党工委—科创共同体党委—园区党组织—企业党支部”四级组织架构,发挥科创共同体党委引领作用,实现“两个覆盖”工作分层分类推进,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街道党工委作为顶层统筹,调度各类资源,力争从单点突围变为条块协同作战。条上由产业链党委统筹各产业专委内各类专业性资源,推动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共享与跨企协作,组织专业培训促进人才共育,搭建供需平台强化市场对接;块上由社区大党委统筹各类综合性资源,通过“月联席会议、季园区—企业座谈会、按需资源对接会”的“三会”机制精准解决企业诉求,同步引领企业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品牌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最终形成条抓块统、执行有力、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为基层党建赋能增效。
双链融合:
激活新兴领域党建的内生动力
新兴领域的创新驱动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了让党建工作与街道辖区内快速聚集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更合理的适配机制,使党组织生活与企业技术挂钩,形成党建与发展相辅相成、共融互促的良好局面,五常街道积极构建“党建+产业”双链融合模式,将党建链精准嵌入产业链,以资源链有效激活创新链。一方面,五常街道通过党建纽带串联产业上下游企业乃至高校、实验室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协同优势。如瑞普基因通过“百场千企”医企对接会有效链接上下游企业,建立“需求联研、技术联攻、资源联享”的产业协同新路径。另一方面,五常街道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紧抓数智平台促覆盖。以余智护杭、园区“领航园”等数字化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党员身份匹配精准度,同时提升平台上园区企业信息登记的完整度和及时性,动态更新企业员工人数、党组织情况、党员情况等信息。
学用结合:
创新新兴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政治觉悟,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兴领域党员群体对产业变革、技能跃迁的现实迫切需求,以及该领域青年党员占比高的特点,五常街道党工委遵循“学用结合”这一理念,对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出两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是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员群体的业务或者兴趣相结合,以“开放式主题党日”为载体,提前排摸新兴领域青年党员需求,重点聚焦新兴产业动态与职业技能精进两大维度重构内容供给。今年五月,辖区内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党组织、26名爱好人工智能的青年党员走进杭州同花顺数据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以“共探AI大模型与数据应用”为主题的行走的党课活动,着重围绕企业战略布局,深入剖析大数据在金融决策、行业赋能等领域的实践路径,极大地提升了青年党员群体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认知。
二是充分调动新兴领域的现有资源灵活开展和参与各类党建活动,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方面,五常街道选拔党员骨干担任“红色解读员”,通过云宣讲、园区讲座等形式将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另一方面,为加强新兴领域党员反哺党组织,街道将联合高校、企业共建“红客训练营”,设置政技融合课程,组织学员参与护网行动、反诈服务等实战项目,培养技术过硬、信仰坚定的“数字红客”。此外,街道还联合阿里巴巴飞猪推出一站式党员教育平台“AI红村·常出行”,定制若干条标准化红色旅行线路,促进同园区内不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赢。
服务关怀:
构筑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五常街道党工委从站稳人民立场出发,在职业技能培训、困难群体帮扶、社团活动举办、组织关系托管等方面多维发力,构筑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体系。
一是在阿里B区、八方城、赛银国际等20处党群阵地以青年夜校为载体开设短视频剪辑、美妆、国潮非遗等课程,企业员工参与率达65%,满意率超98%。
二是充分链接社区、园区、街区和商圈的党群驿站资源,广泛举办篮球赛、音乐会等各类文体活动凝聚党员、满足需求,增强与企业青年的黏性,通过在活动现场设立党员报到点和党员服务岗的形式,拓宽发掘党员的渠道,切实提升党员发现率和党组织覆盖率。
三是计划将党群服务矩阵打造成为新兴领域党员关系的“缓冲带”,进一步集成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科创共同体、街区党群服务驿站等阵地,打造集成党务、政务、企业服务等全要素的“15分钟党建服务圈”,通过双向开放资源、精准承接需求、暂时托管党组织关系等方式,为企业和党员提供增值化服务。街道党工委将在六个科创共同体试点“红色驿站”托管服务,为离职过渡期党员提供最长六个月的组织关系托管,尽可能在职业空窗期给予党员最强支撑和最暖关怀,切实提升重点群体党员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