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本泛黄的病历,今年72岁的黄阿姨,再次从太湖之滨来到富春江畔。40多年前,她不慎摔伤,腰椎骨折,术后依旧卧床不起;丈夫读到省报上一篇关于“富春江畔活华佗”张绍富的人物报道,便背着她乘船来富阳求医。没想到,老中医张绍富不仅立即诊治,还帮他们联系当地农家借住。服完18帖中药,她竟重新站了起来。
重回故地,曾为黄阿姨带来“新生”的张绍富先生,已化作静默的铜像。接诊的,是张绍富长子、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张玉柱。作为张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人,张玉柱16岁起随父行医,60余年来接待过不少父亲的病人。但这本尘封40多年的病历,仍令他感慨不已。他明白,父亲字里行间传承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者仁心。
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张氏骨伤疗法,至今传承近200年。“苍生大医”张绍富先生,率先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门户之见,广纳门徒。继承父亲遗志,张玉柱不仅系统整理了家学精要,主编《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等专著,推动建立现代传承体系,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临床一线和人才培养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独门绝技”。
经历几代人创新传承,这门深藏乡野的绝技,已从富阳走向全国,成为我国四大骨伤流派之一,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绍富当年创办的图山乡巡回医疗站,也从一间草堂,逐步发展为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前不久还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步入新时代,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办院方向,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走上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医院不仅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构建了“科室主任+青年人才”双轨制人才梯队,更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首位,凝练出“百年正骨、医心为民”党建品牌,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医者仁心的感人故事。
2022年,年仅50岁的陈金洪主任中医师因癌症离世。在他老家新登镇长兰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的队伍绵延逾一公里。在人生的最后6年,陈金洪经历了大大小小11次手术,但他从未因此耽误本职工作,照常出门诊、做手术、钻研业务。甚至到了生命尽头,他仍心系病人,不忘给他们发去最后的医嘱短信,闻者无不潸然。作为“医心为民”精神的践行者,他的故事是“百年正骨”传承中感人至深的一页。
全国“最美中医”张玉柱,杭州市劳动模范张玉良,“浙江骄傲(提名奖)”陈金洪,柔性援疆8年的医疗团队,助残15载的“阳光健走”团队,护航青少年健康的脊柱侧弯筛查诊疗团队……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最美群像”星光熠熠,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日常点滴。
“以前摔断骨头非得进城开刀,现在家门口就能治好,还不留疤!”今年5月,在新疆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卫生院,参加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骨科“非遗主题月”义诊的村民艾山江感慨道。“简、便、验、廉”的张氏骨伤疗法深受当地患者青睐,成为杭州乃至浙江援疆的一张金名片。
“这是我们首次独立开展非遗主题月义诊,感谢杭州专家,为我们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骨伤队伍。”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曾强说,2017年,作为医疗援疆项目,“张玉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阿克苏工作站”在该院挂牌成立,带来了“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和中药内服外敷”三项核心技术。8年援疆路,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累计派出柔性专家68人次,帮助当地培育专家24人,工作站累计接待患者4.5万人次,开展手法整复7100余例,为当地节约医保资金逾亿元。今年6月,又有“富阳骨伤来凤工作站”在湖北恩施来凤县揭牌——从天山脚下到酉水河畔,“百年非遗”一路生花,探索出了高质量柔性援建“富阳经验”。
“全国文明单位是至高荣誉,更是新的起点。”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健表示,医院将以此为新坐标,以党建为统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锚定建设一流学科、打造全产业链、推进集团化办医目标,持续擦亮“富阳骨伤”金名片,彰显“苍生大医”的精神内核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