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建德实践”
2016年07月16日 06:55:37 星期六

2014年2月28日建德市旅游发展大会

    规划先行

    今年的建德,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们三两成群,走入建德的16个乡镇街道,穿梭在传统保护村落里,轻踏在乡间古道上,时不时在纸上记录一笔,或低头耐心听人讲解……他们是全域旅游策划和规划的第一批专家团队,在对建德当地旅游产业、重点地块、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进行踏勘。

    他们的到来,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今年5月,建德全域旅游策划和规划工作的正式启动!

    “目前,策划规划的大框架已经确定,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策划提出建德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总纲,确定全域旅游“建德模式”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二,依照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创建的原则和要求,制定对标规划和任务要求;三,全域旅游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对今后三年建德市全域旅游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旅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新的《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相较于2014年的老版,做了更符合建德旅游定位和发展的修缮。”

    全景观打造

    全域旅游能不能发展,发展得好不好,环境生态是基础。为此,建德这两年在着力做好优化生态的三篇文章。

    第一是“水”文章。2015年以来,通过“五水共治”,建德全市2000多户畜禽养殖户转产转业,22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今年6月底,全市205条乡镇级以上河流中Ⅲ类以上水质达100%。

    第二是“景”文章。通过持续深化“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打造“美丽杭州”的建德样本,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三改”220万平方米,排查并全部依法有效处置违法建筑636.22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腾出土地293.6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总面积达到252.2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85.9%,“两路两侧”整治完成率100%,裸露山体绿化修复10多万平方米。

    第三是“气”文章。围绕“五气共治”,建德在杭州市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报废工作,完成全年任务的100.9%;出台了工业企业亩产绩效评估办法,坚决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落后产能。现在,建德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在300天左右。

    在生态基础上,建德正在打造两条精品示范道路:一条是320国道杨村桥至航头段,另一条是杨村桥至梅城的杨梅公路。通过全路段绿化改造、建筑立面整治、四季色彩分明等改造提升工程,旨在打造出独具建德特色的“风情大道、庄园大道、迎宾大道和田园林荫大道”,让游客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建德风韵。

    全产业融合

    所谓“全域旅游”,不仅指区域的全覆盖,也指产业的全融合。从2014年至今,建德境内“旅游+产业”的好戏,轮番上演。

    “旅游+农业”最为典型。2014年,建德市农办牵头,成功打造当地第一个乡村旅游品牌——“建德果蔬乐园”。它将境内果蔬采摘基地进行了资源整合,开发了一个以鲜果采摘为基础,融合亲子娱乐、自然科普、创意农业、农作体验、地方美食、休闲养生、风景观光为一体的“乡村版迪士尼乐园”,让廉价果蔬走出了一条高附加值道路。

    目前,建德果蔬乐园已经成功打造包括红群高科技草莓基地、艾利斯玫瑰体验基地、平坡谷有机蓝莓基地等14个星级基地。光是平坡谷有机蓝莓基地,2015年游客人数同比增幅达125%;而江南春堂铁皮石斛基地亩均产值从16万元增至22万元。

    旅游如何与工业联姻?走进农夫山泉建德工厂,你能感受另类的旅游体验。花园式水厂、现代化生产线,水源输入、物理过滤技术处理、自动化灌装、包装……一瓶矿泉水的诞生史,在你眼前全然呈现。这样的体验,不止农夫山泉一家。据悉,目前建德已有新安江水电站、农夫山泉、青岛啤酒3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致中和五加皮创业园也是“旅游+工业”的典型代表。

    还有“旅游+文创”。一部《爸爸去哪儿2》,火了建德新叶古村。据不完全统计,节目一经播出,古村游客接待量就同比增长30倍以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60倍。2015年,古村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总收入近2000万元。此外,建德境内还有旅游与体育结合的越野车激情运动基地,与文化结合的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水上表演,与摄影相结合的婚纱摄影基地等。“旅游+文创”的力量,不容小觑。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文/林雅琪 顾伟梁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