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从绿色中看见西站枢纽开放创新的“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2-08-31   杭州日报

西站为何能获“绿建三星”?站房屋顶有哪些黑科技?全省首本空间不动产权证意义在哪?

绿色,是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底色,更是检验探索共富成色的一面镜子。踏上“两个先行”的全新征程,杭州西站枢纽发展的成色又如何?

不久前,杭州西站部分公交线路配套方案公示完毕,未来在城西、城北,甚至富阳、临安等地的市民都可直接乘坐公交车联通西站。对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西站对慢行系统建设的推崇,都映射着西站希望让更多居民形成低碳绿色出行的理念。

不只如今,在最初的设想中,西站的选址,就表明了它的规划建设要走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路子。从文一西路起,一路向北,经西站枢纽,至吴山、寡山,这条西站的“中轴线”,是一条从都市到乡野的纽带。轴线之上,既有站前空间的人文景观,又有两山及周边区域的田园山水。西站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与余杭区的交通门户,在节能、节地上的诸多尝试,也映照着这座新时代“杭州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精神。

一面看见绿水青山的视窗 一个建在花园中的车站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从规划伊始就深深镌刻在西站的“基因”中。

2017年西站设计方案征集前,相关单位对西站站房形态做了专题研究,原本想沿着杭州东站的思路,把西站设计成路基站,但专家注意到,西站南北是两派风景:南面是未来科技城,北面是广袤的田地,“西站要发挥出全面价值,不可能只朝南不朝北,北面肯定会有界面,而且有山水禀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参会专家回忆,顺应城市基底,把西站“提起来”,把地面还给人与城市、让城市与自然相勾连的想法应运而生。

结合这个背景再看如今西站的“中轴线”,从站外看,西站成为这条城市通向乡野廊道上的一扇“大门”。而在站房里,同样能感受到自己身处在一个从绿水青山中脱胎的新型铁路客站。

如果站在候车层“云厅”,向北面望去,能够看到不远处的吴山、寡山,“北面的景观特别好,我们希望充分利用起来。”杭州西站项目设计团队成员透露,北面做了一个从候车层到旅服夹层以及31米空中花园连廊相连通的全玻璃观景平台,要比北立面稍向外凸,置身其中,不论眼前还是身下,都是站北的一片绿意。

据测算,观景平台正面面积共300平方米,整个观景平台使用了121块特种玻璃,“这种航天级玻璃全国只有一家厂商能做,立面效果很好。”杭州交投集团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通透智能的绿色建筑 一系列节能低碳的“黑科技”

去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半个月后,西站站房及相关工程获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全市首个交通枢纽类三星级绿色建筑。

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站房规划设计之初,杭州西站就明确了绿色建筑目标,最终在绿建三星评分上位居前列。很大程度上由于“站场抬高”“两场拉开”让阳光、自然风能“自由进出”西站站房。

得益于这两点,阳光与自然风能通往车站内部,西站站房范围内的地下车库,局部都考虑了自然采光、通风,这也成为绿建三星评分的一个加分项。由于“站场抬高”,西站站房4个角都有下沉广场,“西站当时提出了一个‘停车楼’的概念,停车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停车场与下沉广场联通,阳光、自然风能‘顺势而下’,用建筑自身的设计去减少能源的消耗,这是绿建三星的标准之一,也是西站设计的思路。”

和这些设计大方向“打配合”的,还有一系列“黑科技”的运用。

如今俯瞰西站站房的屋顶,大天窗的海蓝色与屋面的灰、黑色交相呼应,分布在屋顶“裙边”一圈的黑色,是单晶硅光伏板。西站在站房屋面上铺设了7540块400Wp(峰瓦,峰值功率单位)单晶硅光伏组件,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3兆瓦,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231万度,可供车站广告、商业、空调等使用,有效降低车站用电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宛婧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