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议事”小场景构筑“民生”大幸福 临平区政协让“遇事商量”成为群众生活常态
发布时间:2022-08-18   杭州政协

“冬吃萝卜夏吃姜”,时下正是鲜姜供应旺季,临平东湖街道的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批发价大概在每斤16、17元,六月份开始集中采收,基本上每天都要卖出2000斤左右。”临平区政协委员、小林黄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建荣介绍,“接下来,做好开沟覆土,施上有机肥,姜就能长好。预计到十一月份还能迎来丰收,每亩地能产老姜四五千斤。”

e8bacef3671a5242c908167d9a2d39f7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小林黄姜种植区调研特色农业转型路

对姜农来说,高兴的原因不只是今年小林黄姜丰收,更重要的是不愁销路了。在小林黄姜的种植片区,几乎每天都能碰见前来临平收购小林黄姜的客商。“小林黄姜个头大、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青睐。”来自嘉兴的客商朱先生表示,从6月份开始收嫩姜,再过阵子是老姜,都是成吨的收购。

姜农们的喜笑颜开离不开临平“民生议事堂”这一重要载体。“我们建好设施,低价租给农户,提供优选姜种、技术、机械以及肥水一体、农业保险等服务,就能大大提高农民们的积极性。”今年,在“民生议事堂”协商会议上,徐建荣提出了构建“公司轻生产,农户轻资产”的现代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塑,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很快就帮助农民在特色产业中找到了致富门路。

类似的提议变现实,在“民生议事堂”里并不鲜见。

瞄准乡村工程师力量不足的问题,政协委员沈卫东利用专业所长,举办“村村都有工程师”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创新政协委员助力村社干部培训“联帮带”机制,助力运河街道村社干部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化能力;塘栖枇杷特色产业发展“民生议事堂”协商活动中,临平区政协委员、果农代表与有关部门开展面对面协商,被采纳反馈意见建议6条,有力推动塘栖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

cfa0b28641b2e0c235dec2ff3f85642b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

怎样的议事场景能够惠及更多群众?今年以来,临平区政协坚持党建引领,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带头垂范作用,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参与,把“民生议事堂”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把议事平台搬到了云端。

“我们在‘数字政协’平台开设‘协商议政·民生议事堂’栏目,委员们实时围绕‘重视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高质量推进我区未来社区建设’等事关民生的议题,开展线上协商。”临平区政协负责人表示,一年以来,临平政协共线上发布议题30余个,开展民生议事活动120余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80余个,委员和群众的建议成为临平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有事好商量、遇事要商量,

正在成为临平百姓生活的常态。

未来,临平区政协

将继续强化“民生议事堂”

这一有效举措,

切实将协商功能转化为

社会治理的效能,

以议事“小场景”

构筑民生“大幸福”。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杭+新闻 张书远 滕佳 图:临平政协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