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打通街域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武林街道片区工作站揭牌
发布时间:2022-09-01   每日商报

武林街道辖区某一幢商业楼存在餐饮油烟、噪音扰民问题,武林街道片区工作站收到投诉,1分钟内派发任务,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反馈检查情况,片区长召集片区派出所、工商所、执法中队工作人员集体约谈商家,现场签署承诺书,原先职能交叉、界限模糊的“痛点”,如今在片区工作站,三天就成功解决了居民的心头大事。

8月31日,武林街道片区工作站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拱墅区社会治理片区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自此,片区工作站将会以各种形式在拱墅区落地,承担起各片区内部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综合处置等工作。

武林街道深化“小脑+手脚”警网协同运行机制,创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新模式,将辖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北部三个片区,并选取了商业最为繁华的中部片区作为试点片区,片区工作站依托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执法中队入驻片区实体办公的优势,通过“线上数字治理+线下联勤联动”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线上数字治理”,市民可以通过“武林大妈民情码”小程序反映情况,而执法工作人员使用“E治武林”小程序来流转工作任务。“线下联勤联动”则是将公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专业力量和街道综治、社区书记、武林大妈等基层力量整合成一支队伍,快速行动,联合处置。

为什么要进行分片管理?武林街道中片区长俞艳杰介绍,其实街道、社区在进行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难点、痛点,比如对于个体商户,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针对某些事件,流程繁多、联动困难;像噪音等存在职能交叉、界限模糊;多个店铺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融合不够。

整支片区队伍主要采用“1610+”的架构,由1位片区长负责,负责6大职能,10个社会治理相关的部门参与,还有市政、电信等市场化主体参与。处理事件采用“1530”的机制,1分钟内快速响应,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处理完毕。

改革之后,管理集中、高效、扁平化。“片区工作站成立前,社区每天要安排网格员花费4个小时在辖区进行消防检查、防疫检查等。”长寿社区党委书记王艳敏说,片区工作站成立之后,他们发现问题后上报给片区,由片区工作站进行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综合处置,给社区减负,腾出不少时间专心服务居民。

武林街道有1300余家店铺被纳入日常监管范围,片区工作站试运行期间,针对中部片区已开展9次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商户1297家,查处问题商户13家,联动处置各类警情403起,化解投诉纠纷106起,初步发挥出了片区内部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消除前端风险隐患等作用,也解决了不少投诉顽疾。

现场,除武林街道片区工作站揭牌外,拱墅区人民法院共享法庭(武林商圈服务站)、武林派出所中部片区联勤警务站、综合执法室都入驻工作站挂牌,通过物理集中,功能集成,实现片区统筹社会治理,网格深化居民服务的改革目标,在片区统筹下,打通街域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俞艳杰 连珏 记者 潘婷婷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