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友写过一篇《葡萄往事》
胭脂巷很多居民至今还记得金师傅夫妻两人卖葡萄的场景。橙友“小肥鹅”在橙柿互动橙友圈发过一篇《葡萄往事》:
每年七八月,金华的一对夫妇,就会拿出一箩筐一箩筐的葡萄。有紫皮的,有青皮的,我尤爱那个青皮葡萄,甜而不腻,清香扑鼻。
这对金华夫妇,女主人很能吃苦的,每到饭点的时候,她总是吃一些泡面或者麻辣烫,我有时候也会问她,要不要去我们食堂吃一点?每天这么吃也不是办法。
那位大姐说,没事的,农村人,身体结实得很。
大姐做生意很是热情,对我们这些熟客,总是会在称完葡萄后,再捡一些散落的葡萄装进去。
每年种葡萄、卖葡萄,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说葡萄生意这么好,卖完后可以享享福。
大姐说,哪能啊,这不老家刚造了新房子,花了百来万,儿子马上大学毕业,以后还要娶媳妇,还得奋斗好些个年头呢!
2015年七八月,我却没有见到她的身影。
大姐的爱人金大哥说,大姐身体不太好,在住院。那年暑假,他们的儿子也过来帮忙卖葡萄。
到了2017年七八月,葡萄还是熟悉的味道,却再也见不到大姐了。金大哥说,妻子得了肠癌,后来没治好,走了。
再后来,建行搬到了钱江新城,金大哥负责给那边的老客户送货,金大哥的大姐帮忙过来守摊子。葡萄每年如期而至,他们的儿子也大学毕业、结婚……
这些年,金大哥依然孑然一身。十年之间,葡萄依然甘甜,只是,每每想到他们当年恩爱的身影,总是有些感慨。
金师傅从金华运葡萄来杭州,摄于2022年7月26日。
金师傅2015年在胭脂巷的葡萄摊
每天除了去葡萄园就是带孙女
这些年,橙柿互动一直和金师傅保持联系。昨天记者打通电话问他,今年家里葡萄怎么样,他笑着说,昨天刚卖了2000斤。
“有人到村里收购,我们这边种葡萄的多,来收葡萄的也不少,今年产量还可以,巨峰葡萄卖得好,收的价格是10元/斤左右。”
尽管直接收购没有在杭州卖赚得多,但金师傅笑了笑说,没关系的,“小孙女18个月了,我在家帮忙带小孙女”。
一说起小孙女,金师傅笑得发自内心,小孙女也让他每天的笑容多起来。以前金师傅不太喜欢笑,话也不多,他总说自己是种葡萄的,一天到晚都在葡萄园里。“现在每天除了葡萄园,就是抱孙女,有时帮忙烧烧饭。”
当年记者和金师傅聊天,曾听他说到年轻时经历过一段低潮期,跟着别人玩期货,没赚到钱不说,还搭进去十几万块钱。
“20多年前,十几万不是小数,欠了那么多债,村里人绕着我走,有的怕我借钱,有的干脆不理我。”
后来,金师傅专心种葡萄卖葡萄,这才有了和胭脂巷居民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回忆。
胭脂巷有居民说:“我是吃他的葡萄长大的。”对金师傅来说,这是对他和他种的葡萄的最高褒奖。
金师傅也一直把胭脂巷记在心里。他说,只要身体好,不管多累多忙,他都会来胭脂巷卖葡萄。
“这些年靠着种葡萄卖葡萄,养活了我一家,也盖了房子。”
“儿子在做销售,经常要出差,明年我可能还是没办法来杭州卖葡萄,孙女还太小,但是以后我肯定还会回来的。”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