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她有任何压力,轻松地划。我们会在后面给她加油!”接通陈雨乐父亲陈金木的电话,陈爸爸乐呵呵地说。
北京时间6日下午,陈雨乐/俞诗梦组合亮相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500米划艇项目,以小组第二顺利进入到了9日的半决赛,离她们赛前制订的目标——进入决赛仅一步之遥。
陈雨乐用六年站上奥运舞台
从初练皮划艇到参加奥运,陈雨乐用了6年。她也是巴黎奥运会中国皮划艇队参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这是乐乐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的目标是和搭档俞诗梦一起挺进A组决赛。”陈雨乐父亲陈金木满怀希望地说道,“希望她能心想事成,发挥出最佳水平。”
陈雨乐从小就喜欢体育,三年级的时候被选中成为校篮球队队员,参加萧山区的篮球比赛。“她喜欢,我们就让她去玩。不过,她要在篮球项目上有很大的突破不太现实,我们了解到,篮球运动员身高要到一米八以上,为此,我们还去给她做过骨龄测试。测试显示她只能长到一米七八。”陈爸爸说道。尽管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篮球运动员,然而,在陈雨乐读小学五年级时,杭州市水上运动中心来选运动员,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臂长的她,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对年仅12岁的陈雨乐来说,体校生活无疑是孤单的。陈金木和妻子基本每周去一趟体校,主要是帮她洗衣服和整理房间。“那时候现场看她训练,我们都为她流过眼泪。”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后,孩子身上的点滴变化,都令陈金木感到心疼,“一想到别的小孩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而我女儿这么小就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心里就特别难受。”
陈雨乐的偶像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今年,在前往日本参加亚锦赛前,陈雨乐特意与孙颖莎合影。那时,她对自己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能在亚锦赛上获得第一名,这样就能像孙颖莎一样参加巴黎奥运会。
在此之前,省队教练就对陈雨乐和俞诗梦这对组合寄予厚望。今年大年初三,当陈金木将女儿送回省队时,省队教练向他肯定了陈雨乐的表现,“教练一直在说,‘俞诗梦获得过亚运会金牌,经验比较丰富,而陈雨乐则充满拼劲,这次亚锦赛可以拼一把,争取奥运名额’,结果女儿非常争气。”
女儿这位搭档,陈金木也见过。“两个人性格都比较乐观,一直在相互鼓励。”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陈雨乐、俞诗梦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在训练中相互支持,在生活中敞开心扉,越来越默契。
此次奥运会,陈金木无法亲临现场,但他会守在电视机前为女儿加油。“我们不会给她施加任何压力,只要尽力而为,做到自己心中最好就够了。”
俞诗梦最爱妈妈做的米粿
与陈雨乐17岁就亮相奥运会不一样,桐庐姑娘俞诗梦比陈雨乐大了8岁,因为共同的梦想,两人站到了一条艇上。俞诗梦出道多年,去年在杭州亚运会龙舟项目上连夺三金,是一名经验和实力都不错的运动员。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是杭州人。
1999年,俞诗梦出生在桐庐县江南镇珠山村的一户普通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非常重视对她的培养,小学就送她去学习舞蹈。“我们觉得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她的气质,没想到,后来体校来招生,先让她去学射箭,最后又被水上运动中心的教练看中了,一心去练体育了。我们都很反对,但梦梦很坚决,说要为祖国争光。”母亲潘连儿说。
6日下午,珠山村的父老乡亲们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或者紧紧盯着手机,他们都想第一时间看看这位村里的“大明星”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比赛一结束,俞诗梦的妈妈潘连儿就给记者发来语音,“诗梦进半决赛了!”潘连儿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无论训练多么辛苦,俞诗梦每天都会与家人视频通话,分享自己的点滴进步与心情。这份日常的交流,让俞诗梦时刻感受着家的温暖。
俞诗梦最爱吃的就是妈妈做的米粿,“过年前给她做过一次,年初三回省队前又做了一次。上一次和梦梦见面,是3月份,她在千岛湖训练,说想吃妈妈做的菜,我就准备了一大堆带过去给她。”潘连儿说。
对于女儿的辛苦付出,俞诗梦的父亲俞鑫清比谁都清楚。每当俞诗梦回家,他都会笑着“调侃”女儿:“你的胳膊都快比我的大腿粗了。”这轻松的话语背后,是对女儿的肯定与心疼。
俞诗梦的水上运动生涯始于皮划艇项目。在2017年世界青年皮划艇锦标赛中,俞诗梦在女子单人皮艇200米决赛中强势夺金,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的零的突破。除了皮划艇项目外,俞诗梦还在龙舟项目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作为龙舟队的一员,她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多场国际龙舟赛事,并屡获佳绩。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