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美画卷?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以下简称“杭州新中轴”),是对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探索,致力于成为展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一扇窗。
按照余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模样、八年成榜样”的目标,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通过这条杭州新中轴,看到怎样的未来浙江?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效果图
改革
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增长,更是理念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淬炼。
东海之滨的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早已融入浙江人民的血液之中,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在942平方公里大地上,余杭人民正在书写着自己的“春天的故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而其核心,便是打造长2.5公里、总面积17.2平方公里的杭州新中轴。
这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理念转变、城市经济的迭代升级、城市治理的能力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塑造等等。
从启动谋划至今,杭州新中轴建设留下的每一个坚定脚印背后,都有着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比如,为保证杭州新中轴的高品质建设、一体化开发实施、精细化管控等,余杭在杭州城市建设中首次使用“总师”制。这是品质管控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当城市建设面临复杂问题时,“总师”将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调整、把控和协调。“总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尖兵队”。余杭的总师服务团将由“总规划师+国际顾问+总师团队”组成。
目前,余杭“总师”团队人选已确定,且已投入到杭州新中轴的开发建设中。“总师”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政府管理、与技术管控形成最大合力、凝聚更广泛共识,共同推动杭州新中轴的开发建设。
再如,杭州新中轴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地下城市建设规模在杭州城市建设历史上可以说“前无来者”。这也是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描绘的未来世界“地下城”,穹顶是原本蓝天的全息投影,任何物体表面皆可变成显示屏,实现无线供电,交通工具是飞行自行车和飞行汽车……
虽说这样的“地下世界”,对目前来说仍只是美好憧憬,但一座互联互通的杭州新中轴“地下城”仍让人非常期待。
地下城市建设效果图
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场景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未来的城市,必然是一个高度智能的城市。
智能,依托于数字技术、依托于创新能力。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作出建设“数字浙江”部署,开启浙江数字经济新发展。而余杭,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3年,余杭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增长11.9%,是“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今年,又以9.2%的增速,首次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坐落在“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的杭州新中轴,将智能化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理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无人驾驶、新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在计划之中。
打造智能化的未来之城,余杭是有底气的。此前,余杭坚持创新驱动,已在各领域积蓄“洪荒之力”。
产业方面,余杭早在2017年就前瞻打造人工智能小镇,小镇累计培育27家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3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上半年,该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
应用方面,余杭不断为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比如智能网联汽车,在余杭的大街小巷,现在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网约车在进行完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载满快递的无人车将包裹从集散点运到配送点,无人驾驶公交在未来科技城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穿梭行驶……
今年,余杭又启动“中国飞谷”建设,打造快递物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交通管理、农林植保、能源巡检、环境监测、载人eVTOL、文旅融合等“低空+”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的场景开放给企业作为产品的“练兵场”。
当不久的将来,杭州新中轴基本建设完成,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走进综合体,人形机器人迎面而来,询问你需要什么服务,为你制定详细的路线图;
走在路上,离你最近的无人驾驶小车停在身旁,语音输入目的地后,载你前往下一站;
而当你想要回家时,一辆eVTOL就像现在的公交车一样,载着同一方向的乘客悬空而起……
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浙商,更是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先锋。
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是定位“科创型”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底层支撑。而作为新中心核心的杭州新中轴,更应是其集中展示区域。
那么,需要怎样的产业与创新?
在今年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给出的答案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始终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方向,乘势而上、大胆探索,共同打造新的发展空间。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余杭就向全球客商“秀”了一把实力,47家企业(单位)携各类前沿科技成果齐亮相,其中1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首秀首发,吸引众多客商及观众驻足围观——
阿里巴巴旗下“众将”中,淘宝VisionPro版首次亮相,为线上购物打开全新模式;菜鸟则带来了自研的中小型无人智能移动终端。
科研机构也来了,之江实验室重点展示了太空计算系统、生态和应用场景,天目山实验室首发“天目山七号”材料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公测版、首展“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时六旋翼无人机。
余杭还设置“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专题展区,为区内零零科技、迅蚁网络、凡双科技、丰翼科技、昊舜视讯、天目氢鹏、韵鸢科技、地芯科技8家企业提供亮相“舞台”。
通过展览展示,与全球客商面对面接触,余杭也向外界传递了邀约:欢迎全球的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落地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落地杭州新中轴,一起谋未来。
为此,在杭州新中轴上,余杭规划了以两栋350米高塔楼为标志的国际数字商务区,以及总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智慧科创总部区。
这两块区域,将重点招引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和创新企业,打造成杭州乃至浙江最具国际化的产业高地。
只有让一个个“地瓜”在杭州新中轴上深深扎下根,藤蔓向全球市场蔓延、生长,这条中轴线才能跻身世界级。
而从培育企业来说,余杭亦应继续秉持开放姿态,把杭州新中轴的各种场景向企业开放,既群策群力打造国际水平的应用场景,也给企业的产品一个“试验场”。
只有全球邀约,优质企业、科技人才才会纷至沓来,杭州新中轴也将探索出开放发展的又一条新路径。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