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滨江巧借河水运土方
发布时间:2025-04-09   杭州日报

工作效率翻倍 噪声扬尘双降

杭州日报讯 4月7日,午后的滨江工地沐浴在日光中,八支高压水枪如水龙般“昂首嘶鸣”,水流以雷霆之势扑向堆积如山的土方,水花飞溅中,层层土块如融化的巧克力般瓦解,褐色泥浆顺着人工沟渠奔涌汇聚,在泵机作用下,进入一根直径50厘米的黑色管道,开始一场跨越滨江、萧山、钱塘约50公里的旅程。

在浦沿单元坚塔地块专项用房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相关负责人王工程师指着蜿蜒的管道,介绍了这项“地下室粉砂土质开挖水冲法取土及泥浆泵送施工”工艺,“我们从项目旁边的新浦河中抽水,用高压水枪冲刷土壤,再借由河道水系,将运送泥浆的管道铺至位于河庄的消纳点。同时为了保证流通顺利,每5公里安装一个增压泵。”

据了解,传统的施工步骤流程是挖土、装土、运土,但运输车辆有限,且路程来回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路上还有泥土散落等问题,不仅效率低影响工期也对环境有碍。新工艺则借用旁边河道的优势,改“陆运”为“水运”,实现了挖掘与输送的一体化操作,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数据显示,新技术让日出土量从2000立方米飙升至最高4000立方米,效率翻倍,缩短了约60天的工期,1189户安置居民有望提前住进新居。

不仅如此,相较传统工艺,如今产生的噪声也少了许多。王工程师带着记者穿行工地:“以前像我们这样面对面讲话可能需要用吼,但现在能正常交谈,并且你听——”伴随他的话语,现场只有水流冲刷和泥浆泵的嗡鸣声。此外,通过封闭式泥浆运输方式,不仅有效控制了扬尘,还有效地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到达消纳点后的泥浆还能循环利用。“泥浆静置后会自然分层,清水回流河中,泥土沉淀,经晾晒二三年后,可用于耕种。”王工程师补充道。

这个新工艺,虽然优势明显,但也有局限,一方面它需紧邻河道,才能实现抽水和运输;另一方面,项目工程中的土质需为“粉砂土质”,才能便于运输和沉淀。“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能否将这个‘新工艺’运用在滨江其他项目建设中。同时,‘借水运土’也为我们带来了建设新思路,是一种绿色智慧的新探索。”滨江区建管中心负责人表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杨雅 滨江微融圈 刘晓娟 王小林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