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为一只鸳鸯“讨公道”
发布时间:2025-04-10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4月7日傍晚,杭州西湖长桥公园的湖面上,一群游客驻足围观。人们原以为是一对鸳鸯在嬉戏打闹,直到水面浮起一只僵直翻肚的鸟儿,伴着另外两只鸳鸯悲鸣绕飞,才意识到这是一场蓄意伤害,现场所有人都很震惊。

24小时‌跨省追查:为生命“讨公道”

目击者回忆,一名黑衣男子手持弹弓,多次朝湖面瞄准射击,最终导致一只雄性鸳鸯死亡。目击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遇袭鸳鸯在挣扎中沉浮,而凶手在尝试打捞未果后匆匆离开现场。

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西湖景区公安查阅了大量的监控视频资料,在访问了目击证人后,通过专业技术锁定了嫌疑人,开启了一场为鸳鸯“讨公道”的跨省追查。4月8日晚上,嫌疑人在江苏抓获。

昨天下午,西湖景区发布情况说明:4月7日下午,西湖景区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野生动物被伤害事件。现初步查明罗某荣(男,34岁)于4月7日17时许,在西湖长桥附近游玩时,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击打一只鸳鸯并试图打捞,后因鸳鸯死亡飘远作罢。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后续景区将依法对罗某荣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置。景区提醒广大市民游客,保护野生动物、珍惜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将受到法律制裁。

20多年生态保护:让候鸟变“西湖居民”

了解西湖的人们都知道,鸳鸯对于西湖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可爱的小生灵,也是西子湖畔的文明符号。

鸳鸯在西湖的“身份转变”,本身就是一部生态治理的传奇。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后,清淤截污、水生植被修复等举措让水质跃升,湖畔人为干扰区域减少,越来越多的鸟儿开始在西湖繁衍定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鸳鸯。鸳鸯从短暂停留的冬候鸟,逐渐成为全年定居的“新杭州人”。

“2002年起,西湖开始有鸳鸯留下定居并繁衍;2017年鸳鸯开始大规模繁殖;至2023年已有累计超1000只鸳鸯宝宝在西湖出生。”浙江省野鸟会副理事长东斯介绍,如今西湖越冬鸳鸯稳定在300只以上,北里湖、湖滨等区域常见其身影。这些身披彩羽的小生灵,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更成为衡量城市生态的“活指标”。

全城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了保护它们,爱鸟人士自发组建了一支“西湖鸳鸯护卫队”,共同呵护这些鸟儿们成长,劝导游客文明观鸟。

来到西湖边,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只小鸳鸯在路上走,一群游客静静守护在一边,等待它们慢慢穿过马路。在这幅画面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守护鸳鸯那么多年了,我们都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所以真的是又气愤又痛心。”东斯告诉记者,4月已经进入了鸳鸯的繁殖期,所以最近湖面上经常可以看到鸳鸯们成群结队聚在一起。等到交配完成后,雌性鸳鸯就会开始孵化宝宝,而雄性鸳鸯则负责守护家庭,预计这个月底,第一窝小鸳鸯就会出生了。

“通过那么多年的努力,西湖的鸳鸯是出了名的亲近人,这是它们信任我们的表现。而此次事件之后,有一些鸳鸯只是远远地在湖心活动,不再靠岸了。”东斯说,为了守护好小鸳鸯的成长,最近鸳鸯护卫队也加大了工作力度,每天都会巡湖,很多市民也主动加入了进来。

记者手记:

自古以来,西湖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文湖泊。这里凝聚了东方文化韵味,也尽显中国山水意趣。如今这片绿水青山已成为生态文明的典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栖息地。

为一只鸳鸯“讨公道”,这背后是杭州一直以来坚持生态保护积累出来的“行动自觉”,是全市上下一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共同意识”。

碧水逶迤,青山相向,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杭州的美好蓝图。而这份美,需要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共同坚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