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药品“保鲜”是一场“时间攻防战”
发布时间:2025-08-11   每日商报

近期热映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中,有这样一段引人关注的情节。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性,而小吏李善德用双层瓮控温、封蜡防氧化等“神操作”,成功将距离长安五千多里的岭南荔枝新鲜运抵,令人拍案叫绝。

杭州市肿瘤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范敏慧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药品的“保鲜”(贮存),同样是一场与时间和环境的较量。“药品‘脾气’不小,易受环境影响变质。在贮存过程中,日光、湿度、温度、空气、时间及微生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药品出现潮解、结块、变色、分解、霉变等问题,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妥善贮存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关键,而药品的‘贮存密码’就藏在说明书中。”

常见的“贮存密码”包括:避光(避免阳光直射)、遮光(用不透光容器包装)、密闭(防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防风化、吸潮等)、常温(10℃~30℃)、冷处(2℃~10℃,即冰箱保鲜层)、阴凉处(不超过20℃)、凉暗处(避光且不超过20℃)。

生活中,有不少常用药需要“特殊照顾”:“怕光”药需遮光保存。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地平类降压药,光照会破坏其结构影响药效;硝酸甘油作为心绞痛急救药,遇光易分解,需用棕色瓶原装保存;维生素C对光敏感,易氧化导致有效成分减少;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不仅怕光,服药后还需防晒以防光敏反应。这类药物建议保留原包装,拆封后尽快服用,勿换透明药盒。

“怕热”药需冰箱冷藏。未开封的胰岛素制剂应在2℃~8℃冷藏,启用后无需冷藏,可在室温存放4周(具体温度以说明书为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活性菌类药物需冷藏;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首次开封前需冷藏,开封后在15℃~25℃可稳定30天。此外,夏季高温时,栓剂可能软化,可冷藏硬化后使用。冷藏药注意不要贴冰箱壁存放以防结冰,胰岛素从冰箱取出后可稍放至室温再用。 “怕潮”药需密封干燥保存。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片剂、胶囊剂,受潮可能导致肠溶衣破损,刺激胃黏膜;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散剂、颗粒剂,受潮会结块影响使用;枸杞、黄芪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潮湿易发霉、虫蛀。因此以上这些药物都要注意密封干燥保存。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谢文竹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