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坚定文化自信 汲取奋进力量 各区县(市)政协认真组织收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四)
发布时间:2025-08-11   杭州政协新闻网

连日来,各区县(市)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第一时间认真收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一起分享收看电视专题片的体会,现刊登如下:

桐庐县政协委员 胡健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深厚渊源与磅礴实践。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文旅工作者,我深受触动,倍感振奋。

第一集《文以立心》系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历史进程,生动呈现了浙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令我产生强烈共鸣。我们深切体会到,正是将文化转化为发展的动能,才有这些画面在桐庐落地生根:富春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多项文旅品牌声名鹊起,村晚、非遗传承等公共文化服务浸润人心,这些都生动印证了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也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激励着我们守正创新。桐庐的山水不仅是生态资源,更是承载严陵问隐、唐诗之路等千年文脉的精神家园。作为文旅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要持续挖掘、活化我们的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桐君中医药文化等独特资源,讲好“潇洒千年 最美桐庐”故事,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文化+”路径,让文化深度赋能旅游产业、特色农业和城乡发展,将文化软实力切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未来,我将立足政协委员职责和本职岗位,持续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文化基因解码、精品创作、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优化,为桐庐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期待能够见证文化的力量在桐庐大地上持续绽放,滋养人心、驱动发展。

桐庐县政协委员 姜莉

通过收看学习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第2集《文以载道》,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和二十载艺术教培校长的双重责任。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浙江精神源于文化传统与现代经济的融合”的论述令我深省。艺术教育本质正是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的桥梁——书法中的刚柔相济、舞蹈里的形神合一,无不是千年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在二十年来的艺术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法,而在文化精神的浸润。唯有将“人文精神”内化于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未来办学中,我将更注重挖掘艺术背后的精神价值,让每堂课成为文化传承的现场,使机构不仅是技能培训地,更是滋养“文化自信”的精神土壤。同时,在委员履职中,聚焦文化赋能议题,围绕将传统美学精神转化为现代美育资源开展更多的调研,呼吁建立“校-企-社”文化教育生态圈,让浙江“文以载道”的实践智慧滋养新时代人才培养。

淳安县政协委员 王濛

观看了《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专题片,我内心深受触动。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更是驱动社会向前的磅礴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核心内容,为浙江文化建设搭建起坚实的“四梁八柱”。二十年来,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淳安这片土地,素来享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的美誉。新安文化与徽派文化在此交织,积淀出深厚的人文底蕴:方腊起义遗址镌刻着历史长河中激昂的抗争印记,狮城水下古城静静诉说着岁月流转的沧桑变迁,而竹马、睦剧、麻绣等民俗文化,则在代代相传中,生动凝结了先辈的智慧与情怀。这些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既是淳安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谱系中璀璨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淳安文化基因植入教育体系——让本土文化走进课程、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近距离触摸家乡文化的温度与魅力,在耳濡目染中厚植文化自信。同时,更要利用好政协委员的身份,为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教育与文化深度融合,让流淌千年的淳安文化,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绽放更加蓬勃的生机。

淳安县政协委员 潘咏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干部和政协委员,迫不及待地收看专题片首集《文以立心》,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想理论课,一场深刻的文化溯源之旅。

“文以立心”源于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核心要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他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八八战略”像灯塔一样,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文化“立心”,立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价值的坚守、对人民的赤诚。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当以浙江实践为镜,将“立心”融入为民服务的血脉——守护文明根脉,是为不忘本来;激活文化创新,是为开辟未来;滋养万千民心,是为坚守初心。唯有如此,方能在履职中铸魂,于实干中立心,让文化之光点亮民族复兴之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自觉地学习、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守正创新、努力奋进,为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淳安县政协机关干部 方文佳

专题片回溯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源头,阐述了浙江实施“八项工程”20年的丰硕成果,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件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践中被激活唤醒的生动过程。

通过专题片,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文化是根植于历史、涌动在当下、塑造着未来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核心职能,正是将历史文化智慧应用于当代社会治理的最好实践。广大政协委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通过提案、调研协商、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建议,同时依托“书香政协”、委员工作室、文化讲堂等平台,将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思想成果输送到基层一线,汇聚起强大的凝聚力。

作为一名政协机关工作者,不仅要当好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也要成为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协商民主的效能,为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淳安县政协机关干部 叶琳斐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以细腻的视角,揭示了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深层驱动作用。

专题片追溯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如何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社会治理与现代转型,如“八八战略”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转化,探寻良渚文化的游客如织,15分钟文化圈的普及等。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以文化人”的治理哲学,更印证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生态、民生的全面赋能。

浙江的探索表明,文化既是精神纽带,更是发展引擎。从良渚文明的底蕴到“数字浙江”的创新,文化传承与时代变革在此交融互鉴。

专题片启示我们:唯有坚守文化根脉,方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一路径,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如细雨般滋养浙江每一寸土地的具体行动。

来源:杭州政协新闻网    作者:文/图 桐庐县政协、淳安县政协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