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官河社区协商驿站打通共识与信息“双路径” 激活“幸福里”街区“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5-08-13   滨江政协

官河社区位于滨江区东南部,下辖官河锦庭、玲珑府两个小区,小区内不仅有公租房、商品房、酒店式公寓、别墅区,还有餐饮、教培等各类商户,呈现出业态多元、需求多样、管理复杂的特征。比如,玲珑府东侧区域空间利用低效,母子车位闲置率高,绿化带斑秃面积较大,非机动车违规停放现象普遍,公区侵占纠纷较多,导致居民对小区治理满意度较低。

面对居民对提升改造的迫切需求,官河社区协商驿站通过组织多场景、多渠道、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议事方式,凝聚多方共识,成功动用小区经营性收入完成“幸福里”街区项目建设,并不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方法路径,推动实现整体环境提档、服务升级、发展增效。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官河社区的做法吧。

一、定制个性化议事场景,

畅通基层协商“毛细血管”

社区深刻认识到,不同群体沟通习惯、利益关切各异,因此充分发挥协商驿站贴近群众、灵活高效的特点,创新实施“主体适配、场景定制”的议事机制,搭建楼廊、茶室、凉亭等特色议事场景,激活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如针对居民群体,政协委员协同楼道长、网格员等在小区楼廊内组织家常式议事,确保提升改造真正源自居民“家门口”的需求。

链接工商联界委员资源,邀请商户代表在临街商铺茶室内围绕“门前三包”、业态优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将环境改善与商业繁荣共识有机结合。

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居民、商户等多方主体在开放式凉亭内共同参与议事会,重点协商跨主体协调、资源整合相关痛点难点问题。

图片

结合新就业群体时间碎片化、流动性强的特点,开辟“小哥有话说”线上阵地,通过在线互动充分表达对街区内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站建设的实际需求,有效扩大协商覆盖面,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二、贯穿全链条深度赋能,

筑牢清廉物业“信任基石”

在通过协商议事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想要破解资金使用难题的关键便在于构建信任关系。原先部分业主因对公共收益收支数据了解不及时、不详细,对“幸福里”街区建设项目管理透明度、使用效果等心存疑虑。针对该情况,试行账户银行流水公示做法,召开公共收益管理协调会,政协委员深度参与,为透明化、规范化运作提供专业支撑与公信力背书,并通过多渠道协商议事广泛征集吸纳民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

在区街相关部门指导下,实现业委会、杭州银行、清廉物业管理平台三方对接,每个小区业主可通过“里邻”微信小程序直接查询到公共收支明细和业委会账户银行流水,有效解决业委会资金流水监管难题。

在方案深化阶段,如针对原先争议较大的闲置母子车位区域,协商驿站组织委员与居民、商户代表等参与设计研讨、实地踏勘,并由在文旅设计行业供职多年的委员提供专业改造建议以及相关政策解读等。该方案经过全体业主投票表决,最终确定动用小区经营性收入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幸福路”,赢得广泛认同。

三、构建闭环式监督反馈,

保障协商成果“落地生花”

居民们对小区的“细枝末节”都“了如指掌”,对其他大小事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业委会通过公众号、宣传栏、微信群等定期公示进度进展,政协委员定期轮岗坐班协商驿站,带头宣讲公示意义,接受居民问询。同时,由协商议事推选产生的热心且公信力高的居民、商户代表和业委会、居监会成员及履职积极尽责的政协委员也会定期巡查施工现场,参与协调解决进度、质量等问题。

同时,对于在巡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或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启动“微协商”机制,邀请物业、施工方等相关代表参加,委员提供专业意见建议,形成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切实回应居民关切。如针对已完成提升改造的,尤其是电动车停车位整体外移后面临的管理问题,依托协商驿站推动制定《“幸福里”街区公约》,明确物业的管理维护责任、商户居民的规范行为守则以及社区、业委会的监督协调职能,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如今“幸福里”街区整体环境面貌提升、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也让居民、商户、新就业群体等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社区各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效能得到提升,基层民主意识氛围日益浓厚,持续释放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倍增效应。

来源:滨江政协    作者:官河社区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