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热播,受到广泛关注。市政协第一时间组织政协机关干部认真收看,并积极动员市政协委员及时收看学习。现将部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收看电视专题片的学习体会进行分享刊登:
市政协委员 邹华
观看《文化的力量 ——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我深感震撼。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实践成果丰硕,如文化大省建设 “八项工程”,涵盖公民素质提升、文化精品打造等各方面,为浙江文化发展筑牢根基。良渚遗址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举措,让文化转化为浙江发展的强劲动力。文化具有强大力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有责任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助力文化传承创新,引导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文化之光在新时代更璀璨。
市政协委员 胡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理念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环境资源界别委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理念,在本职岗位和委员履职中,运用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政协履职的平台上积极有序协商议政,助推杭州科技元素与绿色生产力有机结合,着力打造环境与科技协同共进的杭州典范。
市政协机关干部 汪文波
在这几天的晚八点,我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这部专题片通过回顾浙江的实践,生动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建设的前瞻性思考与务实性探索,特别是“八八战略”中对文化优势的深刻把握,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
在嘉兴南湖,一叶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勇前行;在金华义乌,“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拨浪鼓文化”,为义乌的创业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在诸暨枫桥镇,“枫桥经验”探索出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路径。跟随镜头,我重温了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文化建设中的每一次擘画,每一份牵挂,深切感受到伟大思想中蕴含的科学真理、强大精神力量和博大文化情怀……
作为机关干部,在新征程上,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实际工作,推动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让价值引领赋能发展实践。
《杭州政协》杂志特邀编辑 王姿娇
观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专题片,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成效,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第一集片尾提到的“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唤起了我的一段记忆。
此前,很难想象农村会有这样的文化场所——既能让村民看电影、看演出、办活动,又能展出村里的老物件、老照片,讲述家族故事,让年轻一代了解家乡历史、记住乡愁。后来走访浙江农村时,才发现村村有文化礼堂,且“一村一品”。
查阅资料才知道,早在2012年,浙江首个农村文化礼堂就已在杭州临安板桥镇上田村诞生,回应村民“想找个地方唱唱歌、写写字”的需求。十多年过去,文化礼堂在浙江遍地开花,已建成2万余个。文化礼堂提供的服务也愈发丰富,“村晚”“村歌”“村舞”等一系列带有泥土芬芳的活动,让农村生活更添活力。城市书房、农家书屋也是如此,嵌入大街小巷,融入地方文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回望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勾勒出文化繁荣的图景,更让人体会到文化融入日常、赋能发展的力量。每个人都该为文化传承发展出份力。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