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1   杭州日报

8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四百余位艺术界、教育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梳理中国画教育千年文脉的学术盛典。

展览以“循脉”为主题,精心构筑以下四大篇章——

一是“师承传习,以古为范”:溯源唐宋明清原迹,聚焦《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等系统化画谱,展现古代师承智慧结晶。

二是“守正开新,中西会通”:呈现20世纪初“国粹”“融合”“西化”各派在新式学堂中探索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多元路径,珂罗版印刷技术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教育思变,服务人民”:展现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在“双百”方针下突破程式、立足传统、融通中西的教育革新,培养出扎实的新生力量。

四是“多元语境,时代新篇”:聚焦20世纪80年代后,专业美院引领的现代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以及在数字时代中多维互动、兼容并蓄的中国画教学新貌。

展览汇集重磅展品包括1200余册珍贵纸本与电子文献,148件精选自浙江美术馆的馆藏精品及现代名家原作。特别呈现姜丹书、丰子恺合作的《李瑞清像》,致敬近代美术教育先驱;并特设单元“笔墨新境,赓续文脉”,展出卢坤峰、童中焘、张立辰、吴山明、杜滋龄、吴宪生、王珂、何加林、李翔等133件当代名家力作,彰显课徒文脉在当下的蓬勃生机。

开幕式由策展人、杭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林浩浩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应飚在致辞中指出,“‘课徒稿’是中国美术教育中极具特色与生命力的传承方式”,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手段,焕发中国画教育新生机。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盛赞展览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贡献”,是理解“言传身教”的鲜活文本与精神载体。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评价展览系统梳理了从唐宋至今的传承与革新,清晰展现了课徒稿从“秘传秘籍”到“活态教材”的演变。项目负责人、杭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王中焰教授强调“课徒稿”是“连接古今、凝聚师者匠心与学子慧心的无声桥梁”,此次展览是对杭师大百年美育传统的深情回应。

这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6日,此后将赴内蒙古美术馆和福建龙岩美术馆进行巡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友望 通讯员 黄晓霞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