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剧目连台 观演体验升级 戏剧教育开花
杭州日报讯 剧场内,精卫、女娲、姜子牙轮番登场,小红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活灵活现,奇幻的中国传说与浪漫的西方童话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剧场外,戏剧盲盒、亲子戏剧营、少儿戏剧培训班等一系列戏剧活动如火如荼,现场互动热烈,气氛堪比盛夏的热浪。
精彩剧目纷至沓来,观演体验全面升级,戏剧教育多样化发展……这个暑期,杭州儿童戏剧市场展格外热闹,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国际化”剧目增多,折射文化自信
若要盘点今夏杭州儿童戏剧舞台的关键词,“国际化”一定是其中之一。
每年夏天,“浙江儿童戏剧节”都会如期而至,今年也不例外。不过,从今年起,它升级成为“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看一眼此次展演的剧目表,就能迅速找到“国际”二字的注脚:英国伦敦西区原版亲子剧《恐龙世界 LIVE》、中欧合作科幻探险儿童剧《飞向月球》等赫然在目。
同样是在这个暑期,杭州天目里·目里空间推出了“儿童戏剧季”,来自不同国家的剧目轮番上演。泰国肢体剧《惊奇幻想曲》巧妙融合了哑剧、面具剧和物体剧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自挪威的《原力玩家》以舞蹈唤醒儿童的肢体感官;西班牙《废宝动物大马戏》用日常的废旧物品做成可爱的动物玩偶,演绎精彩故事……
“这些风格迥异的演出形式,为儿童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和感官刺激,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天目里演出季负责人高亚楠表示,越来越多的国际剧目来到杭州,为观众增添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生活方式。
“国外剧目的引进,让本土儿童剧有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媛媛从创作者角度进行解读。她认为,这些国外剧目给了本土戏剧一些创作上的启发,同时,也激发了本土儿童剧“走出去”的信心。例如,浙江儿艺的《山海奇幻梦》,从创作之初,就定位于国际化道路,用肢体语言创新讲述中国故事。目前,该剧已经走出国门,在俄罗斯演出时大受好评。“国外剧目增多,也从侧面说明我们越来越有文化自信。”
“沉浸式”体验破界,向剧场外延伸
当“猎人叔叔”一声令下,孩子们齐心协力围堵闯到观众席的“大灰狼”;当佩西公主为自己的傲慢道歉时,孩子们齐声喊出“没关系,我原谅你了”;当“青蛙王子”为公主唱生日歌时,孩子们挥舞手中的荧光棒一起唱……这是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开幕大戏《格林童话》演出时的场景。
这部由浙江儿艺创排的儿童剧,没有选择“老老实实”讲故事,而是用全新的方式让童话“活”起来,让小观众“走”进故事。整场演出中,小观众们时而紧张地屏住呼吸,时而兴奋地拍手叫好,时而跟着音乐摇动身体,完全“沉浸”在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在暑期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儿童剧为孩子们提供这种“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与此同时,这种体验还延伸到了剧场之外。
7月,在杭州湖滨in77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奇幻之夜”上演,“姜太公”智斗妖魔,“哪吒”大闹东海,上古“神兽”集体现身,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快乐宇宙”,也为家长们提供了放松心情的“乌托邦”。
8月,数十组家庭参与了第一届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的重要板块——“亲子戏剧营”。在戏剧导师的引领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打开身体和心灵,通过游戏唤醒戏剧天性,用肢体和想象力“讲故事”,满场都是欢笑声。
有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沉浸式”的剧目和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弱化了“说教感”,更加尊重儿童的特性,同时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年龄的界限,将戏剧融入了生活场景,让大人与孩子共同享受到戏剧的魅力,推动儿童戏剧走向更开放、更创新的发展阶段。
戏剧教育扩容,为“小戏精”提供沃土
这个暑期,还有一群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站上了戏剧舞台。
8月17日,少儿版《花木兰》在浙话艺术剧院上演。《花木兰》本是浙江话剧团的经典剧目,此次的少儿版几乎是对原版的“一比一复刻”。舞台上,6位小演员们自信从容,台词铿锵,情感真挚,将花木兰的英勇与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群光彩夺目的“小戏精”,是浙话少儿戏剧培训中心精英剧目班的学员,平均年龄十岁。从最初的剧本围读,到每一句台词的情绪把握;从肢体语言的反复雕琢,到武术招式的默契配合——小演员在浙话专业师资的带领下,经过长达一年的系统训练,才有了舞台上的精彩绽放。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涂媛媛介绍,为了推广戏剧教育,浙话于2018年成立了少儿戏剧培训中心,专注于儿童的分龄表演培训,涵盖戏剧启蒙、角色扮演、台词训练、儿童剧演出等多个阶段。这些年,学员们屡获各类戏剧教育奖项。就在上个月,少儿版《花木兰》还登上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并捧回了第八届金画眉戏剧展最高奖——明星剧目奖。
除了专业戏剧培训机构,杭州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戏剧社团,一些公共文化场馆也开始提供戏剧培训和戏剧普及服务。近日,余杭区文化馆推出了“余杭有戏”儿童戏剧表演夏令营,临平大剧院推出了“公益大师课”,这些活动丰富了青少年戏剧教育的形式。
如今的杭州,戏剧教育已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畴,成为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戏剧教育土壤日渐肥沃,相信舞台上会涌现更多的“小戏精”。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