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轻断食会瘦也会秃?往天上撒钻石能改善全球变暖?2025菠萝科学奖揭晓
发布时间:2025-11-24   都市快报

谁说科学只能是实验室里的严肃面孔?在11月的杭州,菠萝科学奖又一次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好奇心加冕,为探索精神喝彩。

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来了!今年以“厉害了,是抽象!”为主题,汇聚了来自西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全球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十组成果。这些研究不仅脑洞大开,更在幽默与创意中点燃思考的火花——它们或许看似“抽象”,却恰恰拓宽了科学的边界,激发着每一颗跃跃欲试的探索之心。

一年一度好奇心“大赏” 

谁是今年的“抽象之王”?

自2012年创办至今,这个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始终致力于以趣味为桥,让严肃的科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的十大奖项,从厨房灶台到蚂蚁社会,从瘦身魔法到全球变暖,无一不在诠释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今年首设的孜孜不倦奖就戳中了无数人的“周一困局”。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塔拉尼·昌多拉团队发现,那种一到周一就莫名焦虑、浑身不得劲的感觉,其实是一种“生理性抗拒”——许多人的焦虑与压力激素在周一会异常波动,就连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人也难以幸免。

如何给发烧的地球降温?来自抽象奖的方案是,撒钻石!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大气与气候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显示,每年向天上撒约500万吨金刚石纳米颗粒,在45年内可以让全球降温1.6℃。尽管每年200万亿美元的成本堪称“天方夜谭”,但这项研究恰恰体现了抽象思维的魅力:它不追求立刻落地,而是通过极致简化,揭示气候干预的理论边界。

如果瘦的代价是秃,你能接受吗?今年的医学奖颁发给了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兵团队。“16+8”,即每天8小时吃东西,其他时间粒米不进的“轻断食法”眼下正流行。张兵团队给小鼠也来了一次“轻断食”大挑战,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些小鼠瘦了,也变秃了。

此外,化学奖的溏心蛋“制作大法”、发明奖的“赛博蟑螂”救援队、科学传播奖“中国气象爱好者”(“中气爱”)团队的气象科普,以及科学事件奖记录的,通过一场网络求助“解锁”药的神奇副作用……在菠萝科学奖的舞台上,伟大的科学可以藏在一枚鸡蛋,甚至一只“摸鱼”的蚂蚁里。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发问的勇气,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科学浪漫。

颁奖典礼大咖云集

向喜欢探索的年轻人致敬!

22日下午的颁奖典礼“星光熠熠”。来自物理、气象、航天、体育等领域的大咖们纷纷到场,共同完成了一场“最强大脑”对“好奇心”的致敬。

天气如何翻译?中国气象局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和本届科学传播奖得主“中气爱”团队同台,将抽象的卫星云图、气压数据转化为公众看得懂的风雨、读得懂的冷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曾担任“嫦娥”与“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的贾阳则为揭示“蚂蚁摸鱼”现象的生物学奖得主颁奖。当深空探测的宏图遇见微观社会的奥秘,浩瀚与微小的碰撞,恰好诠释了科学探索无边的魅力。

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铜牌得主、世界冠军石竟男的现身,为医学奖关于“轻断食与代谢反应”的研究增添了来自体育科学的跨界视角。

“好奇心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颁奖典礼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文采在《科学家的一封信》中向喜欢探索的年轻人致敬。“科学家们可能长期沉浸在寂寞的实验室和冰冷的数据图表中,但是他们心中好奇的花朵,使他们内心充满了神奇的思维力量。”除了赞美获奖者,杨院士也寄语年轻一代:“请你们继续前行,尽快超过我们这些改革开放时期的老科学家。”

“玩美的一天”

一场可触摸的科学盛宴

设置颁奖典礼、科学集市、科学论坛三大板块,菠萝科学奖也是每年初冬献给公众的一场“科学狂欢”。

11月21日至23日,“科学集市”在杭州西湖区文体中心同步开启。大家手持“未来生活探索日志”,穿梭于“快乐出发站”“天空竞技场”“造物者工坊”等区域,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的魅力。一批来自浙江极具代表性的创新成果集中登场:灵伴科技的AR眼镜、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的“太湖之鹰”垂直起降全电飞机、浙江大学的骨骼胶水等,不少摊位前聚集了好奇的人群,前沿科技变得可知可感。

主办方浙江省科技馆表示,科技的尽头是赋能美好生活。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深奥的科学原理,菠萝科学奖希望唤醒普通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大家由衷地感到“科学,太好玩了!”,并相信这种探索的乐趣与自己息息相关。在激发创造力的同时,培育一片更适合科学创新生长的肥沃土壤。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静馨 韩晓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