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夯实发展根基——杭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之八
发布时间:2025-11-24   杭州日报

王璟 制图

砥砺前行,铸就时代华章;重任在肩,绘就幸福画卷。

五年来,杭州坚持党建引领凝心铸魂,以平安建设维护公平正义,深耕基层治理激活城乡“神经末梢”,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谱写了“十四五”波澜壮阔、硕果盈枝的奋斗征程。

铸魂强基 党建引领把方向

党的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十四五”期间,杭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凝心铸魂强化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五年来,杭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闭环管理机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市上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见实效、杭州干在前走在前。

“十四五”期间,杭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同时,创新“四学联动”“四张清单”等特色做法,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联动实施政治能力提升行动,“一把手”政治能力培训实现全覆盖,常态推进“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以全面加强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思想同心、政治同向、行动同步。紧扣经济稳进提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践行“暖心十条”“助企双十条”“助跑共富”等政策举措,投身经济发展、亚运攻坚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党建高地省会标杆的风采。

——选贤任能锻造过硬队伍

杭州坚决贯彻中央“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不用”要求,落实“三看”“三破”“三到”,不断健全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机制。持续深化政治素质考察,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综合调研,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配强领导班子,持续优化经济部门、开发区(园区)和区(县、市)领导班子结构功能。完善综合考核体系,鲜明树立实干实绩导向。构建“干中学、学中干”的培训赋能体系,制定《后亚运时代干部新能力攀峰计划》,实施“干部点将培养一线攻坚”和年轻公务员“1551攀升行动”,擦亮“新能力前沿课堂”和“杭商学堂”金名片。营造选人用人良好生态,坚持公道正派,注重严管厚爱,推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激励党员干部弘扬“六干”作风,积极干事创业。

——强基固本增强“两个功能”

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杭州连续4年谋划实施“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在乡村振兴中,深入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出台“一肩挑”干部监管“十项规定”和村级班子建设“双十条举措”,首次实现村集体经济“8050”全覆盖,1813家“共富工坊”把幸福的种子播向山间田野;在城市治理中,网格(小区)党建、“三方协同”共治、产业(商务)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推动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建到市民“家门口”,以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打造市民喜欢来、主动来的实用阵地;在党员队伍建设中,进一步健全党员“进出育管爱”全链条管理机制,打造流动党员管理“一体系三机制”,打好学习实践、技能培训、暖心关爱组合拳,团结带动11.7万余名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制定《关于深入践行“三个出来”以高素质党员队伍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意见》,常态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将党员先锋岗、示范区的旗帜插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等一线。

——人才引育激活创新动能

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人才政策体系,探索实施“三定三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落实“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人才授权认定,让用人单位自主评价人才;服务创新平台载体,助力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高地先行区建设,围绕“1+2+7+33+N”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做好人才引育、政策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高质量推进国家及省、市级人才工程,深化青年人才“青荷计划”,2020年以来连续6年,每年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超过35万。优化“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一码六服务”机制,以“杭州人才码”为核心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杭州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连续15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法护平安 夯基固本守底线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法治是稳定的保障。“十四五”期间,杭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系统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交出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一组数据,最能诠释安全感的来源:“十四五”期间(截至2025年9月),全市刑事发案总量、命案及“两抢”案件持续下降,其中命案发案数较前期下降29.08%,并实现自2014年以来现行命案全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7.04%;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力遏制,立案数和案损数分别下降38.73%和47.97%——扎实的工作成效,让杭州连续18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中,杭州通过承办一系列高规格、高频次的重大活动,充分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维稳安保工作中,杭州固化经验,创新构建“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新模式,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特有的温度与包容。

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杭州聚焦“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实施“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在机制创新上,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全市191个乡镇(街道)全面构建起“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智能化探索,加速形成上下贯通、快速响应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群防群治方面,杭州深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一呼百应”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持续擦亮“武林大妈”“西子义警”等平安志愿者品牌,推动平安建设力量向最小网格单元延伸。同时,创新共享法庭与市场化解纷等实践,建成3084家共享法庭,成功指导化解31.6万件矛盾纠纷。

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杭州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数字法治改革为双轮驱动,积极探索“三庭一院”专业矩阵能动司法新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化法治体系。在全国率先试点市场化解纷机制,近四年来成功化解了56.87万件民商事纠纷,为市场主体节省了高达8.9亿元的纠纷解决成本。成立全省首家互联网仲裁院,提供专业化、国际化仲裁服务。

坚定遵循“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路径,杭州持续推进治理理念与体系的重塑,扎实承担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任务,多项成果入选全省先进,并连续三年位列全省数字法治改革综合评价第一,为城市安全运行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杭州平安法治建设全过程。杭州健全完善“民呼我为”工作体系,持续保持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同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安全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市民。

温情服务 基层治理暖民心

现代化的基层治理,铺就了通往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杭州以系统思维统筹新就业群体服务与基层治理升级,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双向提升。

党建引领是贯穿发展与基层治理的主线。杭州持续织密“一核多元”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网络延伸至网格、楼栋等基层末梢,通过建德市“楼里微光”、拱墅区“一核多堡”等实践实现组织全面覆盖,联动村(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构建全域治理架构。

网约配送员是杭州新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因地制宜组建240余个流动党员党支部,选派400余名“骑手政委”,将党组织的关怀切实送到骑手身边;在社区治理中,落地《杭州市产业社区(商务社区)党建工作规范指引》等政策,深化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围绕网约配送员的职业发展,杭州从解决“一扇门、一餐饭、一张床、一辆车、一块电”等高频需求,精准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小哥友好城市”建设。

首创“小哥码”,实现全市1320个物管小区“一码通行”;推动740余个社区食堂提供10元套餐、错峰折扣;放宽蓝领公寓申请条件,累计推出1万余套房源,租金相当于同地段6-8折;免费提供1500余辆接驳车辆助力配送“最后100米”;建设16个示范型“小哥驿站”和49个24小时开放驿站,配套200余个换电柜及“10+N”服务……一场场沉浸式调研、“小哥圆桌会”,摸清了网约配送员的高频需求,形成了务实管用、可感可及的服务举措。

与此同时,新就业群体被纳入人才认定范畴,杭州建立“小哥学院”资助203人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并组建70余支“骑士侠”队伍,引导2.7万人次参与食安监督、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大局。

在社区治理领域,杭州以“网格智治”和“数智赋能”为双引擎,推动治理体系迭代升级:构建“事前准入、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基层减负“防火墙”机制,建立100个观测点巩固减负成效;推动1.8万名社区工作者“进群入格”;迭代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升级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培育“杭小治”智能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通过“基层智治应用”“西湖码”“余安码”等实现精准服务与动态管理。

同时,全市现代社区正持续深化建设,依托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幸福荟”“大运河幸福家园”等实体空间,做细做优便民惠民安民各项举措,将服务“最后一公里”升级为“最美一公里”。

杭州还通过“一呼百应”“五社联动”等机制整合力量,以社区为主阵地、主场景,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志愿服务更好融入基层治理,深化拱墅区“红茶议事会”、余杭区“众人议事厅”等做法,推动形成“收集需求、议事协商、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治理闭环,深化社区工作者选树典型、技能培训强化激励保障,为基层治理筑牢人才根基。

回首五年春华秋实,展望新程豪情满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杭州将始终锚定“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以省会城市的担当勇挑大梁、实干争先。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定的举措,奋力书写“十五五”新篇章,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展现担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颖婕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