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相与生 休闲亦风景——市政协委员、杭州东方文化园董事长徐关兴和他的“东方文化”
发布时间:2010-10-26   

欧燕萍

杭州萧山“古湘湖八景”中,“杨歧钟声”乃其中之一。“杨歧寺里又重来,俗虑浮情两成灰。溪水不将渔父引,山云专与素心开。”这是明人来集之描写杨歧寺的诗句。杨歧寺建于南宋嘉定二年,初名“崇福杨寺”,由宋宁宗御赐题额,明朝时易名为“杨歧寺”。杨歧寺背靠杨歧山,左邻湘湖,右近渔浦,远山近水,风光秀丽。寺里悠扬的晨暮钟声经年飘荡在空旷的湘湖上空,和朝露晚舟互相呼应,形成了古湘湖无比美丽的风景。

随着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序幕的拉开,具有悠久文明史和厚重历史文化背景的湘湖惊喜示人。而著名的“杨歧钟声”,也将以它浑厚凝重的嗓音打动休闲者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让“杨歧钟声”再次回荡在湘湖大地上的,正是市政协委员、杭州东方文化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关兴。

东方文化的拾贝者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为人类文化、宗教、哲学、艺术和科技作出了贡献,美国人民深深钦佩你们。”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的肺腑之言。克林顿演讲时常常会引经据典,他在第二任就职演说中曾引用了唯一一句东方思想家的话,即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结果引发《老子》译本在西方脱销,几百万册几天就卖光。调查显示,德国40%以上的家庭有老子、庄子、孔子的书。东方文化在西方“畅销”,说明东方文化充满了人生通俗哲理的魅力,说明东方文化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具有不可取代的认知作用。而东方文化园的建造者徐关兴,正是那执着的东方文化拾贝者之代表。

与佛像一起读书。徐关兴创办的东方文化园与近年来在中国大地星罗棋布的主题公园很大一个区别,在于它强调传统文化的回归,强调传统文化的寓教于乐。所以建筑上求真、求实;格调上求原味、求自然;风格上求大气、求天人合一。布局以周易八卦为基点,儒、释、道三家同构,并以2728彩绘长廊贯穿全园8个文化、休闲景区。在文化园内,徐关兴用一种非常休闲、非常逍遥的方式,循循善诱地诠释了传统文化丰富、深厚的底蕴。

东方文化园是徐关兴的大手笔,是他投资十余亿、历时九载的呕心沥血之作。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徐关兴,他的“嗜好”就是把经营企业所创造的积累投入到修复历史和重建文化事业上;他的理想就是恢复杨歧山原有的自然生态和历史风貌,并以东方文化园的形式将其延续和发展;他的追求是“湘湖八景”早日重现,湘湖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为此,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徐关兴愚公移山般开始了开发旅游的工程。裸露的山石在他的努力下披上了绿装,荒芜的坡地在他的开拓中花枝摇曳,太虚湖水清波荡漾,三江宝塔风光无限。“我小时候在杨歧寺里读书,对杨歧寺,对湘湖有很深的了解,‘龙常濑浅杨王宅,鸟道云盘勾践寺’之类的文句读得也很多,所以对湘湖昔日的美丽很是神往,对它将来的繁荣更是向往。”幼时与佛像一起读书的徐关兴心中一直有个梦,那就是杨歧寺不应该如当时那样的颓破衰败,它依旧可以成为孩子们了解历史文化的殿堂,也依旧可以成为慈善救济的场所。它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湘湖的文脉。所以,他不惜花巨资修复了杨歧寺,并以其历史为文脉钩沉和复制了东方文化的精华。

徐关兴对杨歧寺的修葺,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奉献。因为他投入的是资本,是心血,收获的是文化,是涵养湘湖的历史。但是他对金钱的广种薄收,却让休闲者在精神上享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美餐。

东方文化的精神植被。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当各种文化思潮争先恐后涌进国人忙不暇接的头脑之时,当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中交汇、在交流中迷失的时候,徐关兴心平气和地复原了他心目中的传统文化,一丝不苟地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在他的东方文化园内,绵延的浅山鹭鸟群栖,静谧的园林竹修林茂,深厚的文化源远流长,幽雅的环境醉人心扉。“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为善最乐,作恶难逃”;“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根深不怕树动摇,树正何愁月影斜”等劝人读书、教人为善、给人忠告的传统教化观念徐徐给人启迪。而像碑刻《道德经》、《论语》碑、《佛家源流图》这样的经典力作,更是具有文化的道德的魅力。东方文化成了文化园迷人的精神植被,也是它成为我国佛教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学术研究基地的文化根基。

世界休闲峰会东道主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花园城市”的杭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拥有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和“中华5000年文明史圣地”的“良渚文化”。作为最值得观光旅游的中国城市之一,杭州是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都城,独有“中华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和国内“现在尚存的吴越末期仿木构建筑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白塔。20064221022,世界休闲博览会将在这个自古繁华的“三吴都会”举行,而东方文化园则将打开它的文化休闲大门。

休闲对于人类的意义就如春天对于四季。“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因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历来就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休闲文化。“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休闲对杭州,就是龙井茶和虎跑水,就是十里琅珰和吴山庙会,就是泛舟西湖和满陇赏桂。休闲让杭州更懂得生活,休闲让杭州更富有情趣,休闲也让杭州更具有人文魅力。美国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杰弗瑞·戈比教授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席卷世界各地的下一个经济大潮。而2006年的徐关兴和东方文化园,则让美丽的杭州又多了一处盛载世界休闲博览的精神田园。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的三大国际盛会。作为三大盛会“开幕典礼”的杭州休博会,承载了无数的渴望和遐想。休博会是杭州通向世界的T形台,也是中国打向世界的休闲名片。它的亮相应该有令人惊喜的多元文化,它的展示更应该有令人回味的东方元素。作为文以载道的东方文化园,它不仅承载了世界休闲峰会东道主这个重要角色,更承载了诠释休闲对人类意义的重大责任。在东方文化园桃红柳绿的4月,温文儒雅、含蓄内敛的徐关兴会告诉你,休闲是松弛身心,休闲是放飞心情,休闲是文化漫步,休闲也是文明熏陶。而在林壑优美、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放纵自然的性情,沐浴文化的馨香,这就是最美的休闲。

展示好“老瓷碗和银元”般的东方文化。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文化究竟是什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王志远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东方文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其价值的老瓷碗和银元”。

这“老瓷碗和银元”与西方文明的钢铁机器比起来,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讲究和谐,就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的平和心态。这和西方的激烈竞争、不进则退的理念完全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追求理想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这种“闲适”的理念与现代社会“快餐”式的生存节奏是一种互补,就像中药独具的调理作用一样。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季羡林指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这种代之而起,是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做好保护“老瓷碗和银元”的工作,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就是保护世界文明。所以,作为政协委员的徐关兴,他建设好东方文化园,展示好东方文化的精粹,就是在保护“老瓷碗和银元”,就是在保护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而这,才是徐关兴创建和发展东方文化园的意义,才是休闲文化的意义,才是即将在东方文化园诞生的“杭州休闲宣言”的最大价值。

为湘湖“回归”鼓与呼

素有西湖姐妹湖之称的湘湖,记载始于《水经注》。明人张岱惊叹其“腼腆羞涩,犹及见未嫁之处子”。历史上,有很多与湘湖有关的典故。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臣事吴王,之后在湘湖老虎洞“卧薪尝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今湘湖史家桥村)人,官至礼部侍郎,他告老还乡时所作的《回乡偶书》成为千古佳作。

一纸提案拨动一池春水。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世界休闲风情园、杭州东方文化园是2006杭州休博会的主园区,其中湘湖旅游度假区和世界休闲风情园都位于湘湖景区。现在的湘湖景区生态优美,文化深厚。然而,多年前湘湖曾在经济大潮中几被淹没,正是有了像政协委员徐关兴这样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湘湖的美景才能往昔又重来。

2001年,在湘湖的“中湘湖”经考古发掘了具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遗址,这一举世震惊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把中华文明史整整提前了1000年,而“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亦成为世上最古老的独木舟。湘湖考古发现的深入给了一直关注湘湖命运的徐关兴极大触动。他认为,“过去围绕湘湖开发农田、大建砖窑等所做的一切越来越显得欠妥”,因为“开发”没有充分考虑湘湖的历史文化背景,没有站在保护和恢复湘湖的大局,致使整个“下湘湖”变的面目全非。“如果不对湘湖进行抢救性保护,任其继续被蚕食,被瓜分,湘湖这块美玉,就会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徐关兴强烈地意识到,断臂维纳斯是美的,但是断了根和魂的湘湖却会是萧山的悲哀,是杭州的损失。

经过深入调研,2003年,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徐关兴庄重地提交了长达1800余字的第587号《关于要求恢复开发古湘湖的提案》,将恢复和保护湘湖作为当年参政议政的唯一主题。他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众多支持者,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

让一江串两湖成为“休闲之都”的名片。徐关兴对生态的重视和对环境的善待可谓独具慧眼。他的东方文化园田园区“出品”的萝卜又脆又香,让人垂涎;山上的花果绿肥红瘦,让人流连。他从不向环境索取,更不坐视环境的恶化。他改良环境,改善环境。“环境与人是相辅相依的,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优化环境就是优待自己。”所以多年来他做足了树木和水的文章,不惜花巨资将杨岐山附近影响生态的1个自然村和小砖窑等10多个厂家外迁,栽种了上万株大树,让一度荒秃的山、曾经污染的水重现生机,使东方文化园成了鸟们的天堂,树们的乐园。

徐关兴一直坚信,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悠久的湘湖,恢复后一定可以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说绿树是城市的肺,那么湘湖作为水泽就应该是城市的肾,它能起到改善气候、净化过滤空气的作用。湘湖水面若得到恢复,对调节城区的气候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环境因素,他认为恢复湘湖可以“更好地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他的理由很朴素:杭州已有名扬天下的西湖,如果再逐步恢复一个可以与西湖齐名的湘湖,并以天下闻名的钱塘江为中轴,这种举世无双的“一江串两湖”城市格局,将使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的杭州更具盛名,而恢复了的湘湖也会成为杭州这个“休闲之都”的名片。所以他建议“将星罗棋布的池塘、纵横其中的河道稍加整理拓出一个基础湖面,再把挖泥制砖留下的残坑、垃圾,及养殖的河塘、开垦的农田等统统加以改造,因地制宜还田于湖,总有一天能恢复周长800华里的古湘湖。”他大声疾呼,“为杭州的将来着想,应该全面恢复湘湖,还湖于民!”

现在越来越美丽的湘湖启动区块证明,徐关兴的建议非常有历史责任感和远见卓识。而政府恢复湘湖的决策则是泽被子孙、惠及百姓的。

文化相与生,休闲亦风景。文化和休闲是2006年杭州的关键词。而徐关兴和他的东方文化园,则成了2006年杭州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牌。
来源: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