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王景峰:做群众的身边人 一步一个脚印让城市更美好
发布时间:2019-02-18   

委员名片:王景峰,蒙古族,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九三学社杭州建筑支社副支委;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个星期三四次,怎么老是看到你”这是许多人对政协委员王景峰履职的印象。今年,“提案大户”王景峰又来了,这一回他一口气上报了5个提案,涉及医疗支付、停车共享、智慧电梯等多个领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亲民。

10多年前,作为引进人才,王景峰从内蒙古来到杭州;2012年,已是九三学社社员的他成为少数民族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随后换届又成为经济界别委员。连任两届委员,王景峰始终坚守那份为民发声的初心。地铁-公交换乘票价打折的优惠措施、市民选书图书馆买单的“悦读计划”、市民雨天不用趟水上车的港湾式公交站……这些关键小事的办成,离不开他的细致观察与执着追求。“委员就是要贴近民生、为民代言,既然机会来了,要为大家解决呀。”王景峰说。

长久以来,“看病难”是困扰大众的民生问题,作为外地来杭生活的新市民,王景峰对就医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2012年,他提出“诊间结算”,希望简化就医流程,让患者不为冗长、辛苦的排队所累。这个建议在当年就成功试点,直接促成了杭州智慧医疗的诞生,并作为示范样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这是王景峰当选委员后的第一个提案,也鼓舞了他继续关注智慧医疗,到今年,王景峰已经第11次在医疗领域为民发声。“每年都推动一点点,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发展到今天,挂号、付费不用排队,市民可以在网上预约挂号、坐等LED屏幕分诊叫号,各楼层区域也基本配备了自助机方便市民自行办理挂号缴费。王景峰始终参与其中,见证着杭州智慧医疗的一路成长。这种“杭州模式”更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金名片,将影响更多人的就医体验。

除了自己发现问题,王景峰还积极打通履职渠道,收集民意。2014年初,市政协搭建“信息化”履职平台,推出委员网上工作室。“亲民”的王景峰成了杭州首批开设网上工作室的9位委员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加入多个QQ、微信群用于和网民的互动沟通。这种交流机会,为他丰富了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有外地市民反映,不同医院就医卡不一样很麻烦,“后来写成了建议,当年就推出了实名就医的健康卡”。针对杭州外来人口众多的情况,建议采纳后,还实现省内200多家医院和省外几大城市的医联关系,方便了异地就医。”王景峰说。

当了7年委员,如今仅王景峰个人发起的提案就有28件,数量多,采纳率高,就像他强调的那样“委员提建议不能自娱自乐,应成为‘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提案要落地、被认可,才有动力,所以要多提民众身边事,做好民众身边人”。今年,王景峰还想继续推动医疗服务向前一步:“打通医院之间的信息‘围墙’。”对他来说,委员最重要的是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为了把事办成,能想的办法都要想”是王景峰对政协委员身份的认识和庄重承诺。

来源:    作者:    编辑:董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