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董其峰:守好杭州戏曲曲艺最后的阵地 为文化繁荣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19-02-18   

委员名片:董其峰,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

去杭州艺苑艺海楼找董其峰,他刚搁下手中的电话。原来最近,董其峰在忙一件事——筹划《幸福了!我们的四十年》滑稽曲艺专场。与以往不同,这次的专场将由8支作品组成,针对改革开放40年杭州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行创作,是一次传统地方戏曲曲艺和改革开放题材融合的新尝试。如果你以为戏曲曲艺还停留在老一辈人的咿呀吟唱,董其峰会让你见识到杭州戏曲曲艺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便利杭州、智慧杭州、法治杭州、精准扶贫……这些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董其峰,将和他的团队用最地道的杭州话演出来。

“语言是需要环境的,而我这里是地方戏曲曲艺最后的阵地。”从业21年,这句话董其峰经常挂在嘴边。而阵地需要人来守,两年前,董其峰被选为政协委员,他的第一个提案,就是建议将杭剧改革组和杭剧团合并,成立杭州地方戏曲曲艺传习院,协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给这些人一个家。戏曲曲艺类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尤其手眼身法步的基础学习,堪称十年磨一剑,新人没有名分,渐渐就会灰心,另谋出路。董其峰目送有才华的年轻人离开,回头就跟自己较上了劲,他说:“我一届就提这么一个提案,要看到结果,希望给大家归属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他还记得,杭州戏曲曲艺曾有一段辉煌的过往,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建院已有65年的历史,“当年演出团队去到上海、苏州等地表演时,门票提前2个月就没了。现在说起绍兴,会想起莲花落,而杭州传统的戏曲曲艺知名度却有限。”为了实现地方戏曲曲艺的复兴,紧跟时代是必要的,而且一定要坚持正能量导向。”从2006年起,董其峰所在的杭滑和杭剧团坚持实行三年创作、排演一台杭剧大戏、每年一台杭剧小戏的的目标,陆续排出了精品戏30余出,其中大型杭剧现代戏《母亲的泪》和《永远的雷锋》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给杭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杭滑小品《阿峰其人》登上央视春晚,实现了杭州本土语言类节目的零突破,随后是元宵晚会的《求字》,这些杭滑的成功北上让杭州地方戏剧赢得了全国的影响力。

但董其峰也强调,地方的戏曲曲艺要复兴,不是全国推广,还要立足本土。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是杭州小热昏、独脚戏、杭州评话、杭州评词、杭州摊簧、武林调、滑稽戏、杭剧、杭州方言9大非遗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而这些曲艺,大都以杭州方言为基础。他说:“地方曲艺承载着文化记忆,是杭州人的个性造就了它们。方言没落,不仅是本土语言的流失,更是本土文化的没落。”因此,杭州方言的传承成了董其峰心中的另一件大事。三个月前,他和其他两位文艺界别的委员联合递交了一份提案,希望在杭州公交上,加入杭州话的站台播报,彰显杭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除了这些分内事,哪怕不是熟悉的领域,有群众找上门来,要我反映什么,我也会帮忙”今年市政协联系群众的委员工作站之一就定在杭州艺苑,牌子挂在艺海楼,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当然做的最多还是跟戏曲曲艺的传扬有关,比如去新农村辅导节目。现在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还需要通过优秀的传统剧目洗礼。老底子有文化的看书,没文化的听戏,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能力有信心。”董其峰说。

来源:    作者:    编辑:董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