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次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召开,9位科学家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杭州市政协委员斯金平正是其中一位。
斯金平,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与资源培育研究与推广20多年,一心扎根农业,情系农民,用一株株“仙草”书写扶贫路上的传奇故事。他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林业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技术加持 农民也能育“仙草”
铁皮石斛,作为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功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品,这是斯金平始终耕耘的领域。
20年前,斯金平和团队开始研究铁皮石斛,先后开展了研发工作,率先育出铁皮石斛系列良种,并完成了“种出铁皮石斛、种好铁皮石斛(高产)、种出好的铁皮石斛(优质)”三次转变。
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成本高,贫困农民无法进入这一产业。斯金平开始进行大量调查与研究,在2年后展开了一项创造性的试验——活树附生种植。他攻克铁皮石斛结实难、发芽难、种植难等繁育与栽培难题,实现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化生产与人工大棚种植,开创“农民也能育‘仙草’”局面。
“吊绳悬岩取仙草”,这种武侠片里才有的惊心动魄之场面,也曾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斯金平身上。为培育抗寒的铁皮石斛,斯金平曾率领团队登上海拔1500米的浙西大峡谷最高峰,冒险寻找野生铁皮石斛。依靠悬岩上采来的野生石斛,斯金平团队培育出了耐零下14.8度的铁皮石斛新品种。
“想让铁皮石斛技术和品种可在更多贫困地区推广,让更多贫困农民致富。”斯金平说。
万水千山 躬身扶贫一线
十多年风雨无阻,斯金平的足迹遍布全国。他曾率领团队驱车数万公里,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开展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斯金平和团队每年接待农民200多批次,指导培训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次。
在他们的帮助下,浙江乐清铁皮石斛从当年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年产值达30亿,他们还为当地农民建立15个组培室,种苗从原来一株1.5元降到0.5元,带动5万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他也曾九上贵州,贵州安龙、锦屏、黎平等石斛主产区都留有他调研林下经济的足迹。在他的指导下,黔东南地区石斛近野生种植面积、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和金钗石斛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在他的培训指导下,贵州锦屏县还探索出“龙头企业+国有实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新运营模式,建成种植铁皮石斛基地11000多亩,用科技助力黔东南等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
继往开来 探索群众奔小康新路径
作为杭州市政协委员,斯金平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认真履职,力图在扶贫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实现让脱贫群众奔小康的新目标与新任务,斯金平积极投身黄精的产业扶贫中。黄精,传统经典的食药两用植物,可以代替粮食,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效。
在前期走访调研中,斯金平发现,杭州市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西部的区县(市)环境条件非常适合黄精栽培,群众栽培积极性很高,随着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黄精可望成为继铁皮石斛后又一个食疗大品种。
在杭州市两会时,斯金平带来了《关于加强黄精种质资源收集与品种选育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建立杭州黄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杭州共享黄精种质资源圃、杭州市级黄精良种种苗生产基地,以培育优质种苗,加快杭州黄精产业的发展,并把杭州打造成全国黄精种苗中心,帮助群众探索奔小康的新路径。
“把‘仙草’种在绿水青山间是我一直以来热爱的事业,未来,我将持续致力于铁皮石斛、黄精等‘仙草’的研究工作,助力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攻坚。”
当下,斯金平仍然奋战在扶贫前线,他的双手抚摸过无数石斛、黄精苗,寻常百姓家那株株长势旺盛的植物,无一不见证着他挥洒汗水的痕迹。
斯金平将事业与百姓福祉牢牢相牵,也正是这样的支柱与勇气,促使他二十余载在漫漫扶贫路上一往无前。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