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国潮文化的传播与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而优越的平台。近日,浙江省政协杭州运河文化产业委员会客厅、市政协致公党界别委员工作室、市政协余杭联络站委员工作室、致公党余杭基层委、致公党杭师大支部、杭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联合举办了“提升‘良渚论坛’国际影响力,推动青年与‘国潮文化’品牌海内外传播力”主题议政活动。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市委会主委方军出席活动并讲话。致公党市委会常委、余杭基层委主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幼群参加活动。
杭州电视台主持人王冠男在活动上表示,“国潮文化”代表的是中华文明的服饰、饮食习惯、世界观等,它会和域外文化产生交集,形成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最终会形成带有认同感的文创产品,《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文化传播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性的表述,让外国友人融入到中国的生活方式当中,形成一种‘松弛感’。”王冠男提到,在良渚玉鸟集社区中,生活与艺术融合得恰到好处,在社区里能看到各种形态的艺术,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各得其所,文化传播形态跨越了国别与年龄,“这种持续性的‘松弛感’有利于大家在艺术之中感受生活气息,并且在生活的氛围当中找到艺术探索的价值。”
目前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的赞比亚留学生BUPE MTAMBO表示,自己及身边的朋友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建议,应该在外国友人经常使用的软件平台上去做一些宣传,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讲好中国故事,这样能更好地引起他们对“国潮文化”的关注。
“《黑神话:悟空》中的甲胄、金箍棒等都属于纹样,来自于非常基础的文化基因研究。”杭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舒畅表示,基于纹样研究延伸出来的具象的文创产品更利于文化传播。“我们今年成立了杭州纹样研究院来做文化基因工程,其中包括田野研究、技术资料整理、文创产品开发、行业授权等。”舒畅认为,文化基因研究耗时耗力,一些微小型工商企业无力承担,政府应帮助这些文创企业把文化基因剥离出来,建立起文化基因库,在企业创作和迭代的过程当中,拉平在地文化的鸿沟,节省企业研究在地文化具象表达的成本及时间。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委员、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副局长杨晓萍介绍,去年举办的第一届“良渚论坛”主题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签署了首个关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外联合声明。“我觉得‘良渚论坛’抓住了三个核心词,‘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和民间交往。”杨晓萍认为,良渚是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应把‘良渚论坛’打造成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国际展示平台。”
浙江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杭州市委会主委方军表示,要以“良渚论坛”为契机,充分结合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依托现有的动漫游戏、影视制作、视觉智能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沉浸式的体验设施和智能装备,鼓励企业重点突破数字特效、全新影像等关键技术。借鉴北京中轴线申遗时数字技术的运用经验,以良渚文化为源头,快速推进开发一系列基于游戏叙事方式的互动体验,争取产业项目、文化机构、大型活动等能多多落地增值。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