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年干部“练笔”选登 | 王展霞:与协商民主基层实践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11-06   杭州政协

编者按

近日,市政协机关组织部分青年干部开展写作技能提升“练笔”活动,活动以“讲好政协故事”为主题,青年干部结合本职工作,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我们将陆续进行选登。

与协商民主基层实践零距离

王展霞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为一名加入政协大家庭已经15年多的政协工作者,有幸见证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在此以工作学习中的一点经历谈一谈自己与协商民主的故事。

一、初识协商民主

15年前,作为初入政协的年轻干部,被安排在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工作。感谢领导同事们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从一个经验为零的新人逐渐成长为工作骨干,到后来每年起草各类材料数十份,保障重要会议活动数十场,同时负责近200份公文的审稿办理工作。在这过程中,始终坚持“秘书工作无小事”,丝毫不敢马虎,兢兢业业,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确保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进入市政协以来,一直在学习关于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的知识。随着工作的深入,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结合实际工作,我看到了界别协商的重要性,认识到探索并创建界别协商机制,积极发挥界别协商的作用,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政协政治协商创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在时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孙跃主任的指导下,我以“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为主题开展学习研究,在明确了什么是界别协商、界别协商的特点和优势后,提出“通过界别协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域当中重大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有利于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意见建议。这是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开展民主协商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应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进而从强化界别协商意识、明确界别协商的内容、丰富和完善界别协商的形式、提高界别协商规范化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对如何开展好界别协商提出了意见建议。犹记得文章几易其稿,白天工作忙,经常是在深夜写写改改,常常因为理论上的一点启发、工作中的一点启示斟酌推敲,改了又改,终于完稿,最后在2013年3月27日被《人民政协报》全文刊发。后来也陆陆续续看到有其他文章在研究中引用我们的文章,颇为欣喜,觉得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办公厅工作位居关键、关乎大局,秘书处发挥着上传下达协调左右的枢纽功能。在秘书处工作期间,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极端负责的作风办文,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办会,以主动作为的意识办事,经常加班加点,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有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积极学习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并结合政协工作实际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撰写。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一以贯之的要求。2016年10月,在浙江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郎友兴教授的指导下,我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作为选题进行研究,以期在研究撰写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认识,更好开展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得深才能用得好,才能把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撰写,论文初具雏形。期间先是研读大量理论文献,以时间为脉络,纵向分析从抗战时期“三三制”提出至今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同时还和市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和各专委会以及政协理论研究会的领导同事们就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实践进行探讨交流。最后从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法制建设、构建健全完整的制度体系、丰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活动形式、加强协商民主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提出发展对策。论文撰写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深化认识、以研促效的过程,那些废寝忘食、实践调研、奋笔疾书的日子仍历历在目,受益匪浅。论文最后顺利通过答辩,本人也获评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这中间还发生了小插曲,2017年4月前脚受伤,因事务繁忙不以为意,等换届大会后体检出骨折,后面的论文答辩、毕业典礼上台接受拨穗都是拄着双拐去的,也是一份别样的记忆。

三、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22年10月,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正式启用,探索打造集“重要展示窗口”“集成协商平台”“履职为民载体”“团结联谊空间”“实践体验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协商民主平台载体。“实践中心”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政协领导批示肯定、被全国政协办公厅专报刊发,入选“2023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亚运会成功举办后,2024年1月,我结束亚组委的工作,正式加入实践中心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实践中心的重要活动协调保障和中心日常运行。一方面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心运行。面对“全国首家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做好建章立制工作,陆续起草编制文件会议、经费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努力推动实践中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中心运行高效顺畅。另一方面,以高效保障推进中心运行。在市政协领导和专班负责人的领导下,带领实践中心团队强化与方方面面联系对接,圆满完成中心重要会议活动的协调组织和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杭州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又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这一次,与协商民主基层实践的零距离更具象化了。我们面向全体委员开设“名师名家讲座”、面向市民群众开设“橙柿·阳台协商会”和“杭州政协夜学堂”、面向区县(市)政协开展“区县(市)政协活动周”,推动政协协商更加深度互动;我们建设垂直一体的协商平台体系、创建多元一体的互动协商模式、建立共享一体的互促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市和区县(市)政协协商更加联动互促;我们定期组织界别学习、深度开展界别协商、务实开展履职为民,推动界别协商联谊更加常态长效;我们深化开展委员轮值服务、建立“住杭全国政协委员联络站”、设立界别组委员工作室,推动委员主体作用更加充分发挥;我们深化联盟单位互动共建、开展“协商进中心、民主促民生”协商活动、深化“百家协会进中心”“市民代表走进协商民主”“00后走进协商民主”等主题活动,推动协商民主更加广泛生动。2024年1-8月份,实践中心先后接待海内外团队217批、访客83188人次,其中全国各地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30批、1736人次。开展各类活动685场,其中协商活动176场。共有23个界别组和10个区县(市)政协在实践中心开展94场协商活动,已有23个界别组329名委员在实践中心开展轮值服务,通过现场接待、接听热线电话、云上视频连线等方式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397条。

图片

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对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作出部署要求。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协商民主这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协工作者,我们施展的空间和舞台很大,更应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脚踏实地,以新担当新作为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和杭州政协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 王展霞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