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文史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成果大众化,9月14日上午,区政协“青春讲堂·每月一讲”联动杭州市政协“杭州文史讲堂”,在电魂自在里文化空间开展“赓续抗战精神,汲取磅礴力量”专题学习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区政协主席张玮,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赵红峰,区政协副主席瞿野、包晓东、谢春凤出席。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部分馆员,区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有关文史爱好者参加。
活动邀请了杭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如平作“抗战胜利后杭州高校的复员与困境”学习讲座。肖如平从杭州高校西迁、战后高校复员、高校回迁、面临的困境等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抗战及战后时期杭州高校的变迁史。
“复员非复原,复员即动员”。抗战胜利,时人对战后国家的建设抱有极大的热忱与期望,“复员”不仅仅是恢复平时的常态,更重要的是被寄望成为开启民族复兴的起点。通过回顾浙江大学、国立艺专、之江大学的回迁路,真实反映了广大师生努力克服办学经费、校舍建设、仪器设备、师生生活等困难,顺利完成复员的全过程,也体现了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优良精神品质。
在肖如平看来,高校复员是当时全国复员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透过战后高校复员的困境一定程度上看出战后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如何在收复区逐渐失去人心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曾经抗战时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振臂高呼,到如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部署,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了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蓬勃发展。生逢盛世,我们更应从历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