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政协报》刊发文章《同心同杭 “医”路同行——杭州开展市县两级政协协商活动助力“医疗、医养、医药”产业发展》,全文转载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近日,杭州市政协委员建德市联络组开展“同心同杭·‘医’路同行”两级政协专题协商交流活动,围绕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强化医药产业赋能等协商建言。
“三甲医院创建,不仅是建德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深化‘病有良医’工程的有力探索,更是建德群众对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切期盼。”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建议建德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
走进医院、药企,了解医疗健康服务供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甲医院创建等工作,杭州市政协委员建德市联络组在开展“同心同杭·‘医’路同行”两级政协专题协商交流活动前围绕协商主题进行深度调研。
座谈会上,联络组委员、专家代表分别围绕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强化医药产业赋能等建议,要持续抓好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扩容提质,高质量推进重点医院建设,积极盘活利用国有资产,发展特色健康产业,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杭州市有关部门作互动回应。
地处杭州西部的建德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6家,包括5家市级医院、16家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2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30家社会办医机构等。5家市级公立医院均与省、杭州市级三级医院建立合作。但因人口数量偏低、人口流出逐年递增、主城区人才虹吸效应等影响,全市还面临着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学历层次和学科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比重较小、乡村医生结构老化断档、骨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基础问题。
今年的建德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医卫组提出的《关于以三甲医院创建为抓手 推动全市医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提出要用好创建契机,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必要投入补强重点短板,真正打造“病有良医”可复制可持续的建德模式。
在杭州市政协常委麻建平看来,创建三甲医院,拿下三甲牌子只是开始,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是最终目的。他表示要通过三甲医院创建带动整个建德市医疗水平提升,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近年来,建德市政协持续助力卫生事业发展。2023年,市政协提交的《发挥乡贤名医作用,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政协专言》获得市委书记、市长的批示,市委统战部会同卫生健康局及时落实,组建建德乡贤名医联谊会并召开首届大会。同时,聚焦“乡贤名医助力建德市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开展了“请你来协商”活动。活动现场,《乡贤名医返乡促发展倡议书》凝聚起乡贤名医返乡热情,随着“建德市乡贤名医工作室”的揭牌,7位乡贤名医代表成为建德市“健康村长”专家指导团成员。2024年,建德市政协又创新开展“群众问题,委员解题”活动,深化“17·协商”品牌建设,得到了杭州市政协的高度重视,结合区县(市)联络组协商活动,“同心同杭·‘医’路同行”两级政协专题协商交流活动的开展为高水平推进健康杭州建设,打造杭州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助力。
杭州市政协委员王其作为联系建德的政协委员,建议建德尽快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优质企业落户。“我们计划明年一季度联合开展调研议政活动,助力建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王其说。
参加协商活动的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补短提升,提供更优质均衡的医疗健康服务。以三甲医院创建为牵引,持续深化与杭州师范大学等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建强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健康服务和诊疗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精准产业定位,聚焦细分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康养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做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多措并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加强两级协同,深化改革创新,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速增效。
将宏观议大事与微观办实事结合起来,进一步将党委政府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实处的协商活动让建德市政协主席俞伟很有感触,他表示,围绕本次协商主题将会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提案、调研报告、视察监督等多种履职形式,助推各项意见建议转化为决策部署和行动方案,将会议成果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