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40年同心桐行,40年砥砺奋进。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桐庐县政协成立40周年。40年来,在中共桐庐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桐庐县政协始终坚守初心,奋楫争先,以一以贯之的履职尽责,展现委员们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以务实求真的建言献策,书写政协人的责任与担当。即日起,桐庐政协微信公众号正式设立“同心桐行40年”专栏,通过历届政协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展现桐庐政协成立40年以来助力社会发展、倾情服务民生的政协篇章。
第一届桐庐县政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桐庐县政协筹备组(筹委会)成员 黄煜焕
1982年11月,邓小平在政协全国五届五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人民政协“前程远大,大有可为”。198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县(市)和市辖区设立政协问题的通知》(中发办〔1983〕8号),指出县(市)区可以设立政协地方委员会。其间借着改革的春风,杭州地区的萧山、余杭、建德等地政协相继恢复机构,重新开始活动。
为了贯彻这一文件精神,报请中共杭州市委同意后,中共桐庐县委在1984年1月上旬开始着手县政协的筹建工作,抽调了常务副县长王加荣、统战部部长胡康荣和我一起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桐庐县委员会筹备小组,由王加荣任组长。我当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统战工作。相对于其他两位,我对省、市政协系统更加了解,也因此筹备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我承担得相对较多,记忆也比较深刻。后来,这个小组成员还增加了包赓年,他当时是桐庐中学的校长、无党派人士,大学学历,从政协协商层面来说,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根据工作需要,又先后从县委宣传部、统战部、组织部和人事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充实筹建力量,分别成立组织会务和人事考核两副班子。
设立县政协,对筹备组来说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缺乏经验。我们先到省、市政协请教。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建议我们去衢州常山县学习,当地人口与桐庐相近,县情也有相似之处。常山县政协刚刚成立,他们的班子配备、委员组成以及设立政协的各项筹备工作等对桐庐都有参考价值。市政协推荐我们去考察萧山县政协和筹备中的临安县政协。我们商量以后,选定了萧山、临安、龙游和常山四县政协。县委领导对我们的考察很重视,专门给我们配了一辆吉普车。
2月11日至14日,我们先后到萧山等四个县学习吸取他们筹建政协的过程和政协正常活动的实践经验,并到省、市委统战部请示筹建政协的有关问题。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通过学习,我们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设立的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对政协领导班子的安排、政协委员的产生、党比关系、筹备方法和步骤等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尤其是常山、临安的经验,对我们的启发更大。后来,桐庐政协的设立更多参考了常山的经验。临安的筹备工作开始的比我们稍早一点,各项准备工作抓得细致、抓得及时、做得充分。2月16日至19日,市委又召开了各县政协主席、统战部部长座谈会,市委领导张海生、市政协主席周峰、市委统战部部长张学理对政协工作提出了要求,余杭、萧山、建德三个县的政协负责同志做了经验介绍。
对照桐庐的情况,我们更加感到任务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筹建任务顺利完成。
2月22日,我和王加荣、胡康荣一起向县委副书记王印轩、副县长周加贤同志汇报了外出学习情况、市委座谈会精神,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筹备县政协首届一次会议的几点具体意见。
据省委、市委统战部意见,我县政协委员的人数以100人左右为宜,可采取由少到多、逐步增补的办法。在委员中,中共党员与非党员的比例是40%与60%之比;常委占委员数的1/5到1/4之间。正、副主席设5至7人,非党员多于中共党员。据此,我们提出了《关于筹建我县政协有关问题的报告》。很快,县委原则上同意了请示报告。
3月5日下午,县委召开了我县民主党派成员、人民团体、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科技界、工商界等12个方面27位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筹备小组改称“桐庐县政协筹备委员会”,代表们经过反复酝酿,政治协商,最后通过了以王加荣同志任主任,胡康荣、包赓年同志任副主任,共11位代表组成的筹委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展了工作。
县委领导找我谈话,征求县政协班子人选。我推荐的是王加荣、胡康荣、包赓年、胡之璟、徐必寿。前两位是组织安排;后三位,我考虑了人选的社会声誉、专业特长、界别及党派因素。胡之璟,非党员,是县内名中医;徐必寿,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工作。有县领导建议把我列入副主席人选,我认为无论从班子人数还是党比关系出发都不符合实际,就没同意。后来,县委基本采纳了我的建议,报经市政协同意,桐庐县政协设正、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
筹备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确定委员,尤其是非中共党员委员。因为当时优秀的人才基本都已经被吸收成为中共党员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由教育、卫生、商业、工业等大系统各自推荐,行政单位比如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推荐,这个名单被推荐人是不知道的。当然,推荐对象都是要符合政协委员标准的。
在各级党组织认真负责推荐的基础上,由筹委会、统战部和人事、组织、纪委等部门组成的考察班子再广泛听取和征求各界人士、群众的意见与反映,上下结合、党内外结合,并与多方面、各界协商,几上几下提出委员名单,提请县委讨论同意确定。说起来,过程蛮复杂;实际上,时间很紧。到4月初,经过政治协商,桐庐县首届政协委员就基本确定了。一共85人,其中非中共党员委55名,占委员数的64.7%;女委员20人,占 23.5%;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3%。委员平均年龄50.95岁。85名政协委员是由下列19个界别组成的:中共6人、民盟1人、工会3人、共青团2人、妇联3人、农民3人、工商2人、文化艺术3人、新闻1人、教育12人、体育1人、医药卫生10人、科技17人、少数民族2人、台胞1人、归侨1人、宗教界1人、社会福利团体1人,特邀15人。1984年4月15至20日,桐庐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政府招待所会议室召开。17日,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4人、秘书长1人、常务委员11人,共17人组成政协桐庐县第一届常务委员会,首届任期3年。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