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钱塘区政协认真贯彻市政协的部署要求,在深化和拓展基层协商平台建设中,大力弘扬“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的协商文化,在全域营造浓厚的协商氛围,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打造产业新城、建设一流新区”凝聚智慧力量。
“和”的理念更加凸显。作为集聚了14所高校、25万师生、13万市场主体、66.4万流动人口的产业新城,如何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对钱塘来说意义重大。区政协持续深化协商文化建设,设立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钱塘分中心,持续发挥“钱潮红盟”党建品牌作用,汇聚区内高校、企业、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成员单位326家,构建起基层协商民主的“智库”,让协商民主理念在产业工人、大学生、青年、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群体、不同层面落地生根。
“商”的手段不断丰富。区政协将协商文化融入协商平台建设全过程,强化制度引领,在全区打造“一基地一堂一室一站”四级联动体,在7个街道分别建成各具特色的“民生议事堂”。立足产业实际,区政协通过“委员工作室+协商驿站+红色联盟”机制将委员履职阵地覆盖到各产业平台,创建医·企议、芯智造、智立方3家特色鲜明的产业平台委员工作室,不断畅通参政议政渠道。
“融”的文章持续深化。区政协积极探索“跨区域、跨平台、跨渠道联动协商”机制,钱塘、海宁两地政协委员履职小组联合建立跨市协商驿站,推动两地在解决跨区域问题上提升协商成效。同时,区政协积极争取市级民主党派支持,建立“智联盟”协商共建机制,推动基层协商纵向贯通。其中,农工党市委会联合钱塘青年之家政协委员会客厅成立区校模拟政协活动联盟,组织开展“潮起钱塘·青春智‘荟’”模拟政协活动,引导青少年感悟协商民主、增强制度自信。
“实”的成效纷纷涌现。2024年截止目前,全区各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42场,组织与协商主题相关的各类视察、调研、监督活动210场,提出意见建议61条,落实57条。其中,依托跨区域联动协商机制,下沙街道和海宁市许村镇围绕两地共同面临的城市病难题,深入走访交界地区农户,连续两年联动开展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会,关注交界地带交通拥堵、流动商贩、水生态环境问题建言献策,梳理重点建议8条和项目推进表,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同步提交给相关市(区)级部门及镇街党委、政府,目前已有7条落地见效,获得两地群众的广泛认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