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同心桐行40年(五)|为了分水江上那座巍峨大坝 ——忆为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4-10-28   桐庐政协

吴祖宏 第四、五届桐庐县政协主席 

参加工作40年,其中有10 年在政协。这也是我最重要的人生经历,而在10年的履职生涯中,最难忘的还是县政协委员为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鼓与呼”的过程。

1996年,时任桐庐县委副书记的我,肩上多了一副新担子:通过县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我兼任桐庐县政协主席。也在这一年,桐庐发生了一场特大洪灾——“6·30”洪灾。

这一场洪水,几乎淹了半个桐庐县城。分水江沿江受灾人口达9.79万;受淹农田6.3万亩;南堡、阳普等23条重要堤坝被毁,两岸52座抽水机埠被洪水冲毁;沿江9个乡镇1800多家企业被冲被淹,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9.65亿元。抗洪救灾成了全县压倒性的工作任务。

抗洪救灾中,全县再次喊出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口号。这是1969年“7·5”洪水中,英勇不屈的南堡人民留给社会的一笔精神财富。在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中,南堡村被冲成一片白地。全村231户人家的房屋被洪水吞噬得仅存半间屋,全村淹死219人。面对惨重的天灾,南堡人民擦干眼泪,不等不靠投入抗洪救灾,在政府的关怀下,终于用自己的一双大手,重建起美丽的家园……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南堡精神,几十年来也振奋了全县人民 !

南堡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可作为政协委员,大家心里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分水江自古以来水患频发,沿江百姓受灾深重。新中国成立后除去那两场特大洪灾,平常也是“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沿江的旧县、横村等乡镇,往往一年当中,有半年是在忙抗洪救灾的事。洪灾过后政府投入巨资修堤坝、修水利设施,可今年修好了,明年又被大水冲毁,政府投入的大笔资金,往往无奈地打了“水漂”。

这让政协委员感觉到,要锁住分水江洪灾这条“恶龙”, 让沿江百姓免于水患之苦,要让分水江变害为利 , 单靠战天斗地的“泰山压顶不弯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对分水江进行综合治理! 一句话,分水江上需要有一个枢纽工程! 这也是沿江人民的千年期盼。

保护和治理分水江,是桐庐最大的“民生工程”, 而推动实施该项工程,人民政协责无旁贷。我们桐庐县政协马上组织力量,通过到分水江上游的临安水库视察、查阅水文资料等方式,开展前期调查,随着调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分水江这条“母亲河”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分水江是钱塘江水系的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浙皖交界之绩岭,流经临安、桐庐两县入富春江,流域面积3458平方公里,其中桐庐境内1120平方公里。分水江流经原印渚、分水、毕浦、瑶琳、高翔、方埠、横村、旧县、桐庐镇九个乡镇,共有17条支流,由于分水江缺乏调控洪水的水利设施,一旦上游发生暴雨,顿时洪峰直下,就会给桐庐人民造成重大灾难。可这条河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分水江年过境水量20.978亿立方米,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389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7倍。丰富的水资源,浇灌了沿江7万多亩农田,养育了沿江13万多人民和当时1800多家厂矿企业。其次,它蕴藏着巨大的水电资源可供开发。分水江从印渚贺洲村的九排峰入桐庐的53公里距离内,水头上下落差36米。据能源部华东设计院初步规划,在印渚、龙潭、毕浦、浪石、尖山等处可建造5座河床引水发电站,总装机可达到4.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亿多度!

此外,分水江有丰富的砂石建材可供开采,据调查,从1969年“7·5”洪水到1996年的“6·30”洪水的27年中,分水江桐庐段河床平均抬高了1.6米左右,江中淤积的砂石料达2500万吨以上,如结合疏滩开采,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调研工作,让我们发现分水江其实是一座“金矿”。这也更增强了桐庐县政协推动实施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县政协委员们紧盯分水江综合治理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于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向县里提案,向市里提案,向省里提案。1996年,我们的523号提案《关于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治理》被评为杭州市政协优秀提案。

关于分水江治理的提案,引起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市政协大会上,我代表桐庐政协委员以《治理分水江的对策与建议》为题作大会发言。我在发言中这样说:“……‘6·30’洪水之高,来势之猛,损失之重都是罕见的。分水江河床越来越高,灾情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分水江,这条哺育沿江13万多人民,直接关系桐庐经济建设的母亲河,到底该如何治理?是冲一次修一次,还是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我的发言在市政协会议上引起了共鸣,我发言时掌声多次响起,会后更是引起了市政协委员的热议。

就这样,我们坚持不懈、上下联动、大声鼓与呼,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8年,省政府把分水江综合治理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当喜讯传来,我们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为国是谋划,为民生操劳,为发展建言,为民生出力,我们为桐庐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件实事!

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于1998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我从“建言献策”转为参与工程实施。杭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分水江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虞荣仁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建设过程中,县政协通过视察,始终如一地关心关注这个事关桐庐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

在省、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当时桐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工程项目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形成决议,并且抽调人员专门成立指挥部。在桐庐、临安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十年努力,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建成!此项工程完工后,虽然洪水依然年年有,可灾情却被控制在了最低程度。分水江“母亲河”一改狂暴的脾气,变“温顺”了。分水江两岸水利设施“修了被毁、毁了又修”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这为桐庐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

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完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支持的结果,这当中也有我们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真诚服务的一份功劳。

2003年,我从县政协主席位置上退下来,此后又在县政协当了两年巡视员,2005年退休。在县政协工作十年,我始终铭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1998年提出的“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要求,努力把工作干好;在县政协工作的十年,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也获得了很多。我深深地感觉到:政协献计献策是个大舞台,讲实话、办实事是个大讲堂,讲民主、团结协作是个大家庭。我为自己曾经是桐庐县政协的一员感到骄傲,我更为自己曾为分水江综合治理献过策、尽过力而感到欣慰!

来源:桐庐政协    作者: 口述:吴祖宏 整理:方赛群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