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对国之大者的深刻回应,是对民生诉求的悉心洞察,是对社会进步的殷殷关切。近期,我们回访了今年市政协委员的几件民生类提案,一起来看看提案落地落实的故事。
前不久,“越韵·传薪——杭州越剧院2024上海展演周”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隆重上演。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一缕麻》《荆钗记》《情探》《红楼梦》《碧玉簪》等经典剧目的风采,还汇聚了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谢群英、徐铭,以及多位新秀在内的强大演员阵容。杭剧,作为杭州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传承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杭剧起源于清末的“宣卷”,是杭州独有的地方戏,已走过百年历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剧面临着继承人短缺、传承队伍青黄不接等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文艺界别组将目光聚焦于杭剧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培育杭剧青年传承人才的建议》提案。提案中,委员们建议探索杭剧教育学科建设,开办特色化高校专业;深化杭剧校团联合培养,输送高质量定向人才;健全杭剧人才保障机制,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杭剧保护传承,持续擦亮杭州文化的“金名片”。
撰写提案时,市政协文艺界别组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杭州杭剧团团长董其峰专门咨询了83岁高龄的杭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谊华。汪老一辈子致力于杭剧事业,至今仍满怀热情地奔走在传承推广杭剧的路上。当她听到委员们的初步设想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表示愿意亲自投身教学,为杭剧的传承贡献力量。她的殷切与真诚让董其峰十分感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动杭剧传承的决心。
在市政协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这份提案迅速得到了落实。提案由市政协副主席陈新华领办,市文广旅游局承办,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与钱江外国语学校、杭州市第二中学等5家学校合作建立了“杭州地方戏曲曲艺教学基地”,为杭剧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更汇聚了一群热爱杭剧的年轻人。
每隔一段时间,董其峰和他的团队都会来到学校,为学生们授课。从唱腔到身段,从表演技巧到剧目解读,每一堂课都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杭剧的基本功,更深刻体会到了杭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杭剧的传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杭州市非遗曲艺展演部分节目 图源:杭州滑稽艺术剧院
在政协委员们的积极推动下,杭剧的传承之路越走越宽。2024年3月,好消息传来——在最新公布的第六批杭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11位戏曲曲艺青年演员光荣入选。他们持续以“动态+静态”的传承方式,从大戏到小节目,从线下到云上,将戏曲曲艺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地方。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杭剧传承的光明前景,也体现了政协提案在推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政协委员在传承和创新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推动杭剧保护传承进入系统性的新阶段,为其他非遗保护传承项目提供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方案”,向世界展示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