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们圆桌会·请你来支招 | 将文化活力转化为消费动力
发布时间:2025-02-10   杭州政协

近日,《杭州政协》杂志“本期关注”暨《我们圆桌会·政协视点》栏目组邀请市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围绕大力提振消费主题建言献策。现将发言摘编如下:

把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举措抓实抓好

图片

作家、媒体资深评论员司马一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要全面实施《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要十分注重抓好配套措施的落实,整合阶段性促消费政策,安排一定的促消费惠民生专项资金,围绕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主体、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打响“食在杭州”城市IP、推进商旅文体展融合促消费、推动电商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服务消费扩容等七大方面,推出加力以旧换新、提振餐饮消费、支持首店首发等提振消费扶持政策,推进我市促消费政策由阶段性向长期性转变,由碎片化向系统化集成,稳定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政策预期。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进商圈、进园区、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进展会”等六进活动,不断做优政策咨询和售后服务,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要注重在节庆期间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市民的消费活动,持续推进惠民利民政策,不断挖掘消费潜力,助市场主体添活力,让市民群众得实惠,促进全市消费提质扩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奋斗目标加压奋进。

把握经济规律,唯实唯先提振杭州消费

图片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杭州市委政研室一级巡视员,市咨询委办公室主任沈金华

大力提振消费,我认为要重点把握两个方向:一是要研究掌握社会消费的基本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二是要研究掌握杭州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特征个性,使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实际,不能跟风盲动。

传统社会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创新同向发力。要从创新建设新型消费载体、培育多样化消费场景、打造良性服务生态、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着力扩大服务消费。同时,杭州还有相当比例的人民群众处于基本的实物消费阶段,也要注重实物消费体验的提升改造服务。

政策举措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着力营造有利于释放服务消费潜能的政策环境,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针对具体问题包容审慎、灵活监管,为新型服务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城市深度挖掘与乡村全面拓展一体推进。我们既要在杭州城市主城区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如建设新型服务消费载体、叠加“半小时线上便民生活圈”建设、重视培育多样化服务消费场景等,也要不断开拓农村市场和增强消费力量。要用好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在城市困难居民群体、低收入群体和山区农村居民的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创新社会制度支撑,加快补齐短板,促进消费新动力加快成长。

战略产业转型与传统产业提升一并规划。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动新消费,不断开拓新消费蓝海,从需求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体系跃迁。另一方面,杭州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支持传统服务业数智化转型、扩大智能化商业基础设施和数字科技应用范围等,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不断发展壮大。

借策展之力,悟文化魅力,促消费升级

图片

市政协委员,浙江逸仙书画院副院长林孝爽

我一直从事收藏、策展、拍卖等文化领域的工作,在这一方天地里,深切体悟到传统文化宛如一座蕴藏无尽瑰宝的富矿,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是挖掘不尽、取之不竭的。

当下,我们要做好文化宣传与文化赋能的工作,这不仅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所然,更是连接文化与大众的重要桥梁。我们应致力于大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普及,让艺术的光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领略到文化艺术的魅力。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文化消费领域恰似一个蓄水池,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无限的可能,亟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让文化的价值在消费中得以彰显,在传播中得以升华。

立足自身行业而言,可以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创新展览形式与内容、推动文化消费的场景再造以及强化文化消费的社交属性,将文化价值转化为消费动力,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求索 解锁“文化+消费”

图片

市政协委员,西泠印社集团交流合作部部长、西泠印社美术馆副馆长彭晓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衡量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标尺。它不仅直观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更是推动城市持续前行的强劲引擎。文化的价值,在于融入民众生活,为美好生活增添光彩。

近年来,杭州深入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秉持以文化吸引人、以情感打动人的理念,精心调配文化供给,使其精准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发旺盛,层次更高且更加多元,而杭州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积极作为,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

以我们西泠印社美术馆来说,新馆开放仅仅半年,就吸引了近10万人次前来参观打卡,已然成为杭州的文化新地标。不仅如此,我们还连续8年举办面向杭州市民的“西泠春运会”,并通过“书联书福”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文化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文化,兼具民生属性与产业价值。在当今时代,文商旅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为消费产品注入文化内涵,对传统业态进行文化赋能,让文化味浓郁的文创产品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成功实现了从“文化”到“经济”的华丽转身。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 宣图、方德瑞、王姿娇 图 王姿娇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