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湘湖边 期待遇见更多的美好——专访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李虹
发布时间:2023-06-28   萧山日报

人物名片

李虹:中国旅游集团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杭州市咨询委员会委员兼文化专业组召集人,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杭州市政府参事,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客座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原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曾参与湘湖一期、二期、三期的规划、建设等工作。

说起湘湖,曾任杭州市旅委主要负责人13年的李虹如数家珍。

在他眼里,湘湖绝对是个“大宝贝”。作为萧山人精神图腾的湘湖,重塑萧山文化自信和生态自信,丰富萧山产业结构,彻底改变了萧山对外没有旅游形象的局面。

唱响“西湘记”,缔结“姊妹湖”。站在新的起点上,湘湖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山水人文,一直是“城市之魂”。有着鲜明文化印记和认同感的湘湖,在今后的萧山、杭州旅游布局中,李虹建议,除了变得“可玩可看可爱”外,湘湖应像西湖一样,善于用“诗情画意”的手法,讲好湘湖故事,让自己始终保持“生命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的、生态的、休闲的、宜居宜业的作用和价值,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然,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差异化才是湘湖独特的魅力。准确定位,追求个性,彰显特色,湘湖之美,才能大放光彩。”李虹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在湘湖边,期待遇到更多的萧山美好,触摸到更多的萧山未来。”这是李虹对湘湖最美好的祝愿。

记者:您曾任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要负责人13年,一直都很关注湘湖的开发和保护,请谈谈您和湘湖的故事。

李虹:说到和湘湖的渊源,因为此前工作的缘故,我参与过湘湖从一期二期到三期的建设过程。特别是当年参与筹备世界休闲博览会时,正是湘湖一期建设期间,和湘湖有过近距离接触,几乎每周都来。从一片污水横流的砖瓦厂,到葫芦状的古湘湖重现人间,湘湖颠覆了人们对萧山的刻板印象。

记得刚刚启动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时,正是萧山经济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萧山的巨头企业们相继崛起,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在整个杭州乃至全国都很闪耀。然而,在外部看来,萧山的文脉在哪?萧山的精神在哪?因此,湘湖的保护与开发,让萧山找回了湘湖的自尊和文化记忆,找回了遭到破坏之前的生态和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萧山重塑了文化形象,梳理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产业结构,彻底改变了萧山对外没有旅游形象的认知和现实。对湘湖的开发和保护,是萧山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英明之举。

记者:您曾向公众推荐过“72小时游杭州攻略”,其中就向大家推荐了湘湖,您认为湘湖的优势在哪?唱响“西湘记”,湘湖要向西湖这位“姊妹”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李虹:我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湘湖最大的优势。无论是8000年前的跨湖桥独木舟,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越王城遗址,还是李白、贺知章等诗人留下的不朽诗文,馈鱼退敌、程门立雪等成语典故,又或是民国时期教育家陶行知在湘湖指导创办湘湖师范,这些都是湘湖的厚重和深度,也是湘湖吸引人气的“资本”。

随着杭州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从“拥湖发展”到“跨江发展”再到“拥江发展”,山水人文格局始终是杭州的“城市之魂”。湘湖在其中扮演着一个有鲜明文化印记和有广泛认同感的重要角色。对湘湖来说,如何对其厚重的人文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把它“推出去”,让它“响起来”,西湖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西湖在人们的心中是天下名湖,是有故事的湖。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游人就会联想到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苏堤,会记起写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篇的大文豪苏东坡。

诸如此类。这些年来,西湖在保护与开发的路上,一直在讲故事,特别是挖掘文化类的故事,赋予时代的元素。

联想到湘湖也应如此。要善于用“诗情画意”的手法,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湘湖文化,并不断注入新元素,制造更多“年轻系”的“打卡点”,不仅能吸引眼球,更能吸引双脚,让湘湖始终保持“生命力”。

湘湖和西湖一样,是历史文化名湖,要将湘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还有一个关键的途径是申遗。西湖花了十年时间成功申遗,成为一张“金名片”。湘湖与跨湖桥文化可以携手走上申遗之路,这将让湘湖走得更远,也将让跨湖桥文化更加丰富。同时,我们要借助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的国际影响力,借船出海,赋予湘湖独特的国际新元素,成为又一个世界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就目前的旅游布局看,特别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西湖的容量和游客承载量实际上是需要疏解的,和西湖错位发展的湘湖,就是一个不错的钱塘江南岸的旅游“打卡”地。它离主城区近,交通便利,且有广域的优美的景区空间,有玩的、有休闲的、有消费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和西湖一样,更好地利用免门票促进二次、三次消费,形成自己的旅游“产业链”。

旅游的核心说白了就是留得住,吃得了。湘湖的宾馆、餐饮整体发展不错,有了一定的规模。接下来,立足特色做品牌,丰富多元旅游业态是湘湖最大的选项。目前,休闲游、亲子游是湘湖最拿得出手的旅游特色,像开元森泊、极地海洋公园这些都是湘湖的特色,要进一步丰富完善这些休闲旅游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在这过程中,配套设施应注重层级和梯次。例如湘湖边的老虎洞村,保留有湘湖原住民特色,是否可以好好规划利用,像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一样打造,成为大众消费休闲好去处、湘湖最接地气的旅游特色地。

当然,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差异化才是湘湖独特的魅力。准确定位,追求个性,彰显特色,湘湖之美,才能大放光彩。例如,湘湖有别于西湖,湖与城区有一定距离,该如何拉近湘湖与萧山这座城的关系;又例如,重塑了湘湖、重拾了跨湖桥文化后,如何弥补之前的断层,让我们的文化积淀重新焕发魅力等等。我们一定要克服短期的、功利的片面思想,静下心、好好谋划湘湖这篇大文章。

记者:如今的湘湖,不仅是萧山的一张旅游名片,更是萧山的一张城市名片。未来如何进一步擦亮这张名片,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虹:在旅游行业有句术语,叫“主景点遮蔽现象”。包括湘湖在内,杭州境内有林林总总的湖,然而它们大多在西湖光环笼罩下,很难发出自己的光芒。所以,湘湖能有今天的发展,我认为是很不容易的事,做得很不错。

湘湖之于萧山,是个“大宝贝”。它让萧山百姓在家门口拥有了一个带有萧山文化印记、精神图腾的美丽栖息地、休闲游玩好去处,也对周边人群产生了一定吸引力。但我觉得这个吸引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湘湖需要用更年轻化的思路来激活它,丰富它的旅游休闲产业业态,让它变得更加“可玩可看可爱”。要依托湘湖的文化,让湘湖的“叙事”更加层次丰富,让人们来到湘湖之后,除了看景、坐船、发呆、吃饭,还能有更多选择。

除了挖掘旅游方面的价值外,我认为还要从更高位来认知湘湖文化、湘湖在区域里发挥的生态的、绿色的、休闲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改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在萧山下一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中,对湘湖进行更准确定位。这是激发出湘湖更大价值的关键所在。就是一句话:在湘湖边,期待遇到更多的美好,触摸到更多的萧山未来。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一流环境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人才的背后就是环境,除了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在萧山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应该要让世人看到,湘湖就是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同时又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

对于湘湖未来业态的导入及周边的布局,应好好梳理湘湖和萧山城市的关系、湘湖和萧山产业的关系,推动萧山构建新优势。例如湘湖的兴起,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业的崛起,打开了萧山服务业、会议会展业等产业的新格局。未来,在与环境相融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湘湖的精品空间内导入一些非旅游的、创新创业类的精品企业,通过政府搭台、牵线,跟萧山的头部企业们建立起联系,寻找共同的发展机会。

湘湖应该“湖纳百川”,以更宽广的文化姿态去拥抱各种机会,从而激发出无限潜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例如,萧山曾经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建起休博园,当时也遭到一些人吐槽,但不可否认,这也打破了萧山人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模式,从此萧山人不仅为了“钱生钱”而奔波,也开始注重起生活的品质,对环境的保护,对文化的追求。

此外,要抓住亚运契机,进一步打响湘湖的“国际牌”。积极引入亚组委的一些官方发布活动,紧紧抓住媒体的“牛鼻子”借力发力,还可以充分利用湘湖的空间、水面,策划一些小型的节事、亚运题材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关注湘湖,让湘湖走出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撰稿 记者 孟再励 何可人 摄影 记者 范方斌 实习生 韩佳燚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