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浙江人自己的篮球赛“浙BA”迎来揭幕战,7月11日,“浙BA”杭州赛区大幕拉开。“浙BA”是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这场全民篮球狂欢,将从2025年7月一直嗨到次年2月,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区、县(市)均将出战。从“地方海选”到“城市争霸”,最后角逐出唯一的“浙江球王”。
“浙BA”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它还承载着很多东西,比如文旅融合,赛事运营等等。这很像我们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文体资源的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一个赛事能不能火,从前取决于赛事的档次和精彩程度。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规律改变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因为传播方式变了。
在过去的赛事传播中,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来传播体育消息的,这是一种集中化的单向传播方式。然而到了社交媒体时代,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发表意见,因此,比赛的热度还取决于大众的参与度和可传播性,普通人在社交网络的评论和表达如同一股洪流,决定着赛事的冷和热。
不久前,“苏超”在全国大火,就是因为它在社交圈火了起来,制造了大量话题,吸引了球迷各种有趣的表达。
那么如何能在社交圈变火。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说,一种产品要引爆流行,往往靠一个或几个魅力非凡的关键人物……当一个想法、趋势或社会行为越过临界值,它的传播就会如同爆炸,并像野火一样蔓延,这个神奇时刻就是“引爆点”。
据笔者的观察,在社交圈变火,“关键人物”“引爆点”的确是个因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
在杭州亚运会上,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超过了很多精彩的比赛本身。
日本游泳选手池江璃花子曾在雅加达亚运会中独揽6金2银,成为亚运历史上首位单届摘得6金的选手,但她的命运突然发生转折,池江因为白血病,不得不离开泳池。在经历了和病魔的生死搏斗后,她又站在了东京奥运会的舞台上。2023年福冈游泳世锦赛上我国选手张雨霏在赛后给了池江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与她击掌,相约杭州再见。杭州亚运会上两人一起站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的泳道边,履行着当初的约定,这个关于约定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
在“苏超”比赛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故事,“苏超”背后的故事,其实比“苏超”还精彩。例如在“苏超”比赛中,有一块广告牌——“东哈·东北街边烧烤”与京东、江苏银行等大品牌并列出现,结果这家烧烤店一下子大火,而这背后,是一个咬牙卖掉了东北老家的房子,来常州艰辛创业的普通女性的故事。
故事是人类知识的基础,人类的交谈总是以互相提醒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一个人讲故事,会激发起另一个人想起相关的故事。人类的记忆是围绕着故事来组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说,“叙事是文化、时代思潮和经济行为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载体”。好的故事永远具有人性,它用新的光束映亮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其实我们不仅仅是看比赛,更是在分享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找到力量,最终我们也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
因此,“浙BA”能不能火,从某种意义来说,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些好的故事。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