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源头,一项名为“源头益教”的工程,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青少年的成长轨迹。连续三年,太湖源镇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人违纪率同比下降37%,亲子冲突化解率达到91%。这串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是多方合力的成果,更是“天目护苗”育人体系深耕的见证。如何让这份守护更坚实、更温暖?一场汇聚众智的“头脑风暴”在太湖源镇展开……
近日,太湖源镇开展“深化‘天目护苗’育人体系——以‘源头益教’为切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专题协商会。区委政法委、团区委、妇联等部门会同部分区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志愿者等代表齐聚一堂,为守护“源头”幼苗的未来共谋良策。
探访“源头”
眼见为实的“益教”力量
协商会前,与会代表们参观了浙江省首个镇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太湖源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大家亲身体验了“源头益教”家庭教育公益课堂,深入了解“天目护苗”体系如何从“源头”抓起,将法治教育、心理关怀、家风传承融入日常,为乡村孩子构筑起坚实的成长屏障。“零案件”“低违纪”“高化解”的成效,在这里有了具象的答案。
协商议事
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对话
协商会上,太湖源镇副镇长曹迅介绍了“源头益教”工程的建设推进情况以及在助力共同富裕、护航青少年成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线声音:
来自“天目护苗”最前线的观察
校长说:
“乡村教育资源如何精准滴灌?”“家校社协同的‘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校长们带着基层的思考,分享了实践中的成效与痛点。
教师心声:
“孩子们的心理‘晴雨表’如何及时感知?”“家庭教育指导如何更有效赋能家长?”来自青云初中、小学的教师代表,道出了育人一线的真实关切。
家长学校说:
作为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的平台代表,周红燕分享了家长学校在连接资源、普及知识、化解矛盾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谈到了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的挑战与需求。
家长心声:
作为“源头益教”工程的直接受益者,王洁代表学生家长,分享了参与活动后亲子关系的改善、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获得的实际帮助,表达了对持续深化这项工作的期盼。
志愿者力量:
“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如何提升?”“社会力量如何更深度融入?”志愿者代表李美分享了温暖故事,也期待更多支持。
委员视角:
为“源头益教”注入智慧动能
委员们认为,这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情,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重视、人才力量的集合、工作队伍的稳定以及各部门的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长远大计,这项工作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
聂国辉、魏翔、钱凡肩、万里涛等委员围绕“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如何双向奔赴”“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心理健康服务”“‘源头益教’品牌如何可持续、可推广”等关键问题,贡献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金点子”。
部门回应:
协同发力,共筑防线
区委政法委、团委、妇联等部门针对委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一一回应,明确了下一步协同推进的方向与举措,展现了“护苗”无小事,部门齐担当的坚定决心。
领导讲话
共识凝聚,未来可期
太湖源镇党委书记林相剑表示,镇党委政府将把本次协商的智慧结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并着重强调将从以下方面深化工作:一是要着力搭建专业支撑平台。要搭建起有效的服务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指导与服务入口。二是要注重系统集成各方资源。特别是考虑到青少年个体差异显著,更需要整合优化各类要素,形成强大的综合保障体系,精准匹配不同需求。三是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效发挥学校教师、家长学校、专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队伍的作用,强化精准施策与动态研判,构建起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多元化人才支撑网络。四是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要充分发挥省市层面在政策、资源、统筹协调上的优势,争取更高层级、更大能量的支持和指导,为基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力。
区政协城建委负责人表示,要破题“资源短缺”,创新机制,大力推动城乡优质教育、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下沉乡村,让源头活水真正惠及每个家庭。要深耕“精神培育”,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家教,将其作为“源头益教”的深厚底蕴,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防护林”。要探索“太湖源路径”,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整合更强力量,探索出具有太湖源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路径,为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富”贡献教育力量。
守护“源头”
是守护未来
太湖源镇本次专题协商活动虽已落幕,但“源头益教”的探索永不止步,“天目护苗”的守护永不松懈。这场协商会,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力量的集结。它传递出清晰的信号:
“零案件”的成效,是责任与爱心的共同书写。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必须答好的“共富”考题。
太湖源镇将以此次协商为新起点,认真吸纳各方真知灼见,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合力,持续深耕“源头益教”,不断完善“天目护苗”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太湖源头每一株“幼苗”的梦想与未来!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