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我住在西兴......”7月14日上午,在杭州市政协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求是讲堂,法国古船家、飞行家、教育家冯克礼以“中国与我一段既神秘又丰富的长期关系”为题,深情分享了他与中国的深厚情谊。
“在我六岁生日那天,祖母带我去看电影《风筝》,那是我第一次认识中国。”活动中,冯克礼生动讲述了他与中国相遇、相识、相知的故事,并详细介绍了自己与帆船的不解之缘以及如何深入研究中国精湛、丰富的古代航海技术等内容。
为将中国古老的海洋文化传向世界,他与多方合力完成《中国古船图说》《海上丝绸之路》法文版等作品的翻译工作。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法文版入选国家“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亮相深圳文博会、吉隆坡书展及2024年法兰克福书展,成为国际了解中国航海史的重要窗口。冯克礼表示,“郑和的远航之旅比哥伦布早85年,中国古船的创造智慧应当被世界铭记。”
冯克礼介绍他创造性提出单词“gufan”(古帆),以取代英语中“junk”一词来称呼中国传统帆船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当我查阅词典,发现‘junk’一词在英语中的定义带有贬义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中国古帆船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见证,它们复杂多样、设计精妙,值得一个更尊重、更准确的名称。”冯克礼分享道,“‘gufan’这个词,发音在多种语言中都简单易读,同时也是中文‘古老帆船’的缩写。”他强调,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今天,摒弃不尊重文化差异的词汇尤为重要。
大家对冯克礼的分享深有感触,“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中国古帆船的历史价值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开放课不仅是一次知识普及,更是一场传统智慧与现代传承的碰撞,让人们重新发现和珍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也让历经千年的中华传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