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
泛舟游玩,自然会慢一些。
杭湖游线全长约89.9公里,时速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当1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约6个小时的慢游,会不会觉得无聊?
“相比特种兵式打卡,我更喜欢慢悠悠地玩。”00后姑娘付晓波和朋友乘坐杭湖线游船后,对行程颇为满意。她们在新市古镇换上汉服,体验了蚕花姑娘“羽冠珍珠妆”,品尝了茶糕、梅花糕;在南浔古镇,闲逛于小桥流水间,看中西合璧的建筑,在丝业会馆品“三道茶”赏湖剧。
今年,浙江在众多的航线中选择重启杭湖线,是有讲究的。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前期深度参与该航线调研,他指出,该航线不仅航道条件成熟,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泛舟阅江南。于是,新市、南浔两个古镇原本停用的码头建起来了。其中,新市古镇码头下船后仅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景区,带给游客无缝衔接的体验。
想要打造好一条水上游线,其实并不容易。苏州、无锡两地太湖航线试航后,注重提升品质,努力打造精品游线,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毕竟,水上游不是简单的坐船游。“这是旅游产品的设计,‘游’明显超越‘行’的概念。”刘畅认为,作为一项水上游览产品,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所以要强化水岸联动,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入场景”。
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已火爆多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水岸间的互动成了最大亮点。当夏天的微风轻轻吹过,新安江山水画廊空气中带着江水的清新与山间的花香。游客不仅能感受秀美山川,还可以围观原汁原味的捕鱼表演,演员都是当地渔民。“沿岸打造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枇杷满山、秋季九砂晒秋、冬季半江纱雾主题景观,我们会根据季节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以游船串联景点,有效缝合沿岸碎片化旅游资源,使船岸相融、岸景相连。”经营该航线的黄山市新安江游船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华介绍。
绍兴“船访文豪故里”市域航线尤其强调将人带入鲁迅笔下的世界,游客可乘船访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在桨声欸乃中探寻绍兴的人文脉络。
对于强化水岸联动,安吉鸿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嫣男有着深刻的感触。公司目前运营着梦里水乡线、苕溪记忆线两条县域短途游线及一条安吉至南太湖市域游线。两条短途航线上,他们将两岸千亩良田、白鹭岛、苕溪生态绿道、梅溪老街等串点成线,目前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异常火爆;但安吉至太湖航线由于航线长,加之中途没有码头停靠点,航线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常常有游客询问中途能否停靠游玩。”孙嫣男也在期待,太湖沿线码头建起来,能和岸边景点联动,增强航线的体验感。
难题已在破解。为规范停靠点管理,目前我省在推动杭州、湖州等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同时聚焦基础设施、服务能级等,推出3至5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作为试点,加快推动旅游航道设施提升。
多业态跨界合作,
让水更有灵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船慢游掀起了一股文旅消费新潮流,也让跨界合作有了更多可能。
“科技”成了水上游的关键词之一。当夜幕降临,温州鹿城区南塘的灯光逐渐亮起,映照在河面,波光粼粼。此时,一场集情景小剧、歌舞表演、科技光影于一体的“塘河夜画”夜游实景演出在温瑞塘河上开启。游客置身游船,恍若穿越千年瓯越秘境。光影变幻间,游人会“遇上”郭璞、韦庸、谢灵运等历史人物;塘河中心,3万颗智能星灯,演绎着“手可摘星辰”的浪漫故事。游船驶过20米巨型LED画卷时,AI技术让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水墨山水“活”了起来。
在浙江,水路交旅融合产品已达100余个。省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联动11地市,统筹规划发展水上游,发布了“泛舟浙里”水路交旅品牌,并同步推出涵盖省内13条超人气精品游线的“泛舟浙里”必游榜,构建起水路交旅融合省域IP。
细看“泛舟浙里”必游榜游线,游艇俱乐部、无人机秀、夜游演艺等业态已成为新的打卡点;“水上茶宴”“动漫主题秀”“船上剧本杀”等新业态正在酝酿。想象一下,当你穿上特色服装,和同船伙伴一起执行各种任务和交互式游戏,同时寻找其中隐匿的线索,是否已经超越了游船本身带来的快乐。
尽管长三角先天优势不错,旅游市场可观。但业内人士透露,水上游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尚有诸多难点待打通。
孙福轩表示,航线产品内容同质化是当前制约水上游发展的问题之一。他举例,不少地方都将光影秀作为亮点,游客容易审美疲劳。为此他建议不同地区的产品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性推出主题化和特色化水上游线,例如,可与休闲运动、餐饮娱乐、艺术表演、研学科普等多业态融合。
运营水上游线多年,王德华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特别指出,目前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途经的部分千岛湖湖区,旅游产品缺乏年轻化项目,航线也面临游客量下降、客群老化的挑战。“未来,我们也考虑联动湖区周边的特色民宿、乡村及景点,从现在的当日出发返航,进一步打造为两到三天的深度游。”
安吉鸿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梦里水乡线、苕溪记忆线后,相继有天空之门—西苕溪水上运动中心、咖啡店、溪畔一号等项目落地,这些业态满足了年轻游客的多元需求。孙嫣男希望,未来各业态能联动起来,推出“水陆一票通”等模式,打响“玩水就来西苕溪”的旅游新IP,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水上游线如何与游客高品质的需求匹配?内容又该如何创新?刘畅建议各地精准定位市场,错位竞争。未来如果规划杭州到苏州航线,运营核心可抓住“诗画江南”;而湖州至苏州、无锡航线则可聚焦“太湖文明”或“丝路水乡”,打造“太湖文化走廊”。
水,流动起来才有灵性。一条水上游线,串联起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当旅游产品能日益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水域的消费场景将越来越有活力。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