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见证杭州西站建设的“老朱伯”准备带孙女坐趟高铁
发布时间:2022-09-23   杭州日报

“枫警”之变与城市发展同频

杭州日报讯 余杭公安仓前派出所3楼会议室有这么一扇窗户,看着是最常见的那种推移式合金窗,却成了全所民辅警公认的“网红打卡点”。“我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望望外面,最近几年,窗外面的景象是一年一变。”57岁的老民警朱建国趴在窗台上,用手指着远处的楼宇说,“你看,就在去年,这幢楼,哦,还有那幢楼,都还没有呢。明年,说不定站在这里就能看到杭州最新最高的大楼了呢。”

昨天开始,朱建国和同事们更喜欢从窗户向北望了。北面是方中取圆的“云门”,“云门”后面,是昨天上午刚刚投入运营的杭州西站。“这个地方太熟悉了,很难忽视它的存在。”朱建国自言自语道。

朱建国口中的“熟悉”,恐怕有两层意思:被同事们称为“老朱伯”的他资历老,加上是仓前本地人,对于辖区的情况当然是了若指掌;而对于杭州西站所处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那些变化,他也全部看在了眼里。

调回仓前正好两年,始终感觉这边的房子、路和当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最近也没有什么案子要办,倒是那几个打牌的人,前段时间抓过一回,这两天又不消停了,处理过也劝过,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2012年

8月12

20岁出头,朱建国报名成了乡里的招聘警察。年轻的他穿着橄榄绿的制服,制服上是没有警衔的。当时还没有仓前派出所,只设有仓前民警值班室,朱建国干的工作和现在的社区民警差不多。几经调动,他进入余杭公安分局工作。

2010年8月,朱建国45岁,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仓前派出所。“调回来了,算是到我的主场了。”他说,回到仓前工作后,他去很多地方看了看,“好像和老早的时候也没很大区别。”

仓前之所以得名,相传是因为南宋时期此地建有粮仓。而关于粮仓,上世纪50年代,仓前的“四无粮仓”就曾闻名全国。“以前仓前的农田很多,镇子很小。”朱建国说,大家都是种地为生的,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前,外面的人调侃我们这边的路差,就说‘汽车跳了,仓前到了’,有点嘲讽的意思。”

仓前派出所设立在当时最繁华的仓兴街,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挪过地方。然而,即便处在这么核心的位置,朱建国出了派出所大门往外走两三百米,看到的还是大片的田地和零星的坟头。而作为当时那一带最高的建筑,从派出所楼上望出去,基本也看不到除农田之外的景致。

环境的闭塞造成了经济的薄弱,而对于警务工作来说,当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聚众赌博以及因此衍生出的打架斗殴。“三天两头要去抓的,其他案子真的很少。”朱建国说,当时所里有八九名民警,每天的警情也是八九起,“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去年就听说城西这边要建一个铁路枢纽,而且初步规划建在我们仓前,前几天又听到消息,这个新的火车站很可能就建在老仓前站上。我们现在越来越忙了,因为辖区的企业、人口都越来越多,是该有一个大的客运枢纽,方便大家进出杭州。

2017年

10月13

对于辖区的发展,朱建国早先并不乐观。“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旁边的五常能够发展起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仓前要是能赶上闲林,多造一点商品房,再把路修修好,就很好了。”他说。

后来,马路倒是修了,可路况还是让人头疼。“那会儿,我还没买车,每天上下班最好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朱建国说,工地和大车带来了大量的渣土和灰尘,“骑个车连浅色的衬衫都不敢穿。”

然而,短短4年之间,仓前的面貌发生了巨变。2014年,梦想小镇开工建设,首先改建的,就是那12座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旧粮仓。紧接着,杭州师范大学进驻仓前,EFC大楼也完工了,数以万计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带来的活力,仿佛给仓前换了一次血。“变化太快了。”朱建国拿绿汀路举了个例子,“这条路啊,老底子是仓前人清明上坟的必经之路,你看看现在,串联起了杭州西站、浙大一院、TOD这些重要地标,已经是未来感极强的交通大动脉了。”

大量人口的涌入,也给警务工作带来了变化,曾经“略显空闲”的仓前派出所业务量激增。为了适应这一变化,2018年,仓前派出所建起了新的服务大厅,并推出了全省首个“五合一”服务窗口。“出入境、户籍、流动人口、交警、网警,五大业务合一,从这里也能看出,群众的办事需求增长太快了,业务量一下子上去了,我们派出所也要与时俱进。”朱建国说,比如网警业务,就是面向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梦想小镇等地的千余家互联网企业提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服务的,方便企业就近办理。

不仅如此,派出所的硬件也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群众花在办事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仓前派出所里启用了全市首个24小时出入境自助服务区,出入境自助取证机和港澳自助签注机集现场自助申请、缴费、打印签注、查询剩余签注次数、发证等功能于一体,能提供快速自助办理港澳台签注和领证新渠道。“白天要是没时间办港澳台签注,晚上也可以来自助办理。”朱建国说。

“我父母这辈人大多没想到家门口的发展速度会这样惊人,我就不一样了,至少看准了一件事。”说着,朱建国忍不住笑了,“之前,余杭塘河南岸高楼大厦都建起来了,可北岸还是一块白地。2017年,我听到了消息,说杭州西站要在老的仓前火车站北面选址。当时我就觉得,仓前北的时代要来了。”

正如朱建国所预料的,杭州西站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仓前北的面貌,也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改变。他所负责的第七巡区覆盖了杭州西站北侧的吴山前村和连具塘村,涉及不少与新站建设相关的工作,尤其是安全生产、流动人口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这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朱建国操了不少心。

有一段时间,施工单位的建设人员与本地居民互不熟悉,偶有摩擦。一次,朱建国去工地检查时发现,一群建设方的小伙子在打篮球,突然有了点子。他去订了场地,邀请了各项目部的篮球爱好者,并找来本地社区的小伙子以及派出所爱打球的辅警,办了几场篮球友谊赛。比赛打完,大家成了朋友,之前的矛盾自然化解了。“未来几年,恐怕还得绕着西站忙。”他说。

2022年

9月22

杭州西站正式启用了,我得想想哪天带孙女去坐趟火车。我还要告诉孙女,几十年前,我牵着她爸爸的手,走进过仓前火车站。现在一切都变得更好了,就像火车不断向前,通向未来。

9月初,朱建国还不是所里年纪最大的民警。9月10日,所里资历最老的老费光荣退休,所里“老大哥”的接力棒交到了1965年9月出生的老朱手里。干了大半辈子警察,朱建国也会想想哪天自己交棒后,时光该如何打发。

朱建国很疼爱自己5岁的孙女,他的微信头像就是孙女的艺术照。“可惜啊,家里人都说我心太大、粗线条,哪怕我再宠孙女,也不让我独自带她出去玩。”朱建国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杭州西站启用了,我一定要带孙女去坐一回高铁,一起体验体验。”

对于新的火车站,朱建国说自己还是有些执念的,倒不光是因为为之付出过辛劳和汗水。上世纪70年代初,仓前火车站投入使用,开始承担周边客货运的需求,也成了仓前人前往湖州和杭州城区的要津。后来,仓前站取消了客运,货运业务依旧繁忙,余杭的瓷砖和富阳、临安的矿石都经过这里发往各地,而外地运到杭州的煤炭也在这里中转。“在我的记忆里,仓前站是当时家门口为数不多充满活力的地方,是与外界联通的桥梁。”朱建国笃定地说,“我现在还能一眼认出杭州西站前的广场就是仓前火车站的旧址。”

无论是火车站的升级,还是现代警务模式适应社会与群众需求的不断改革,都恰好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同步。“以前的车站满眼都是农业、工业产品,而现在我们服务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流转的是人才与信息。”朱建国说,“未来,这里肯定是杭州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维和 通讯员 胡学军 童江龙 钟佳菲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