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中国话》播出后,杭州萧山进化镇华锋村一家人成了焦点。
大年初六,央视纪录片《中国话》最后一集,有3分钟播出的是萧山进化镇华锋村赵杨君一家。
视频中,一家人给3岁儿子兜兜过生日,餐桌上全家都用萧山方言交流,兜兜的萧山土话也讲得字正腔圆。
央视《中国话》为什么找到赵杨君?因为他在2018年制作了一套杭州方言表情包,网上传得蛮火。
赵杨君说,他发现他们这一代还会说萧山话,下一代基本就不会说了,于是想用这种大家经常用的方式,把方言保存下来。去年赵杨君又以儿子为素材,制作了“兜兜说方言”表情包,在微信发布后已经有10多万发售量。
如今年轻人很少讲方言,年轻父母对小孩语言教育也偏向普通话。赵杨君认为,“老家的土话不能忘。”
赵杨君一家跟父母住在一起,日常交流都用萧山话,耳濡目染,兜兜也能听懂能讲几句萧山话,他还刻意教兜兜萧山话。
兜兜妈妈是河南人,嫁到萧山5年了,只能听懂萧山话,说不大会说,更多时候还要兜兜当翻译。
样本调查
前几天,记者委托萧山两家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老师,做了个小型调查。
进化镇初中707班
进化镇初中707班,共29人,班主任通过举手调查发现,全班22人会说萧山方言,有7人不会说。班主任解释,初步了解了一下,这7个同学父母都不是萧山本地人,从小没有语言环境。
进化镇欢潭小学
全校450人,校长发动所有班主任对各个班进行了统计,其中222人不会讲萧山话。
不说的原因主要有:1.从外地来的学生;2.父母一方不是萧山人(母亲是外地人情况居多);3.没有萧山话语言环境,从小爸妈在家就只让他们说普通话。
闻堰一家幼儿园
园长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级,共27人,萧山户口23人,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小朋友会说萧山方言。园长说,班里大多是新杭州人,没有语言环境,所以更不会说方言。
进化镇城山幼儿园
这家幼儿园共5个班,每班25-30人,园长调查后说,每班只有3-5个人会说一点萧山方言。原因主要是从小没有语言环境,父母在家基本都用普通话交流。
方言“后继无人”是全国普遍现象
上海两位教授的研究表明
父母的态度和做法至关重要
不仅萧山,全国各地方言都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不少专家学者专门做过调查研究。
据《温州地区“00后”方言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显示,00后对家乡方言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00后的父母受普通话普及的影响程度较大,在小家庭乃至家乡同龄人之间,少年儿童都大量使用普通话,导致“00后”缺少良好的方言学习与运用环境;而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动和融合,不同地区的人组建新的家庭,方言的差异性让他们在家也只能用普通话沟通。
2020年,上海两位教授就这个问题对上海六个家庭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据《推普环境下的上海方言家庭代际传承个案研究》,这六个上海普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一起生活,(外)祖父母一辈都是老上海,论普通话水平,有三户人家的老人“较标准”,另三户老人“不太标准”。父母辈,都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和上海话。孙辈有两个90后、两个00后、两个10后。
六个家庭面对着同样的语言大环境,他们都非常认可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政府长年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做法。六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从小就只用上海方言交流(都是10后),三个家庭经历了从普通话向上海方言转变的过程(都是90后或00后)。
研究者认为,“上海方言的代际传承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遭遇了瓶颈期,但如今家长及儿童学习上海方言的意识呈上升趋势,并已经被付诸实际行动之中。”“从微观角度看,家庭是语言政策实施及反映的最佳场所。”
也有学者指出,双言习得者会更有优势,一口标准的方言可更快地融入地方人的圈子,熟练掌握普通话和方言的孩子,比只会说普通话的孩子在未来更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工作资源和机会。
橙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不会说方言,更利沟通。
半边云:没必要,都开始走地球村了。
138××××6930:不说方言,更利沟通。
更多网友认为方言是属于家乡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支持孩子多学习方言。
小姐姐的姐姐:方言是属于家乡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长江一帆远:方言一开口自带亲切感,不论走到哪里,“乡音无改”都是更体现“把根留住”这样的情怀。
西溪玩人:方言是我们的乡音,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它既是故乡的声音,也是一种文化。要在当下,通过对孩子们的教育把它传承下去。
138××××5405:方言,是一个城市一代一代人接力传承下来的经典语种!特别是杭州话,在现在的孩子中,真的很少听见会说杭州话了。
闲情易致:小孩学说方言很重要,什么是家乡?什么是乡音无改鬓毛衰?让孩子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会自己家乡的方言!
丸子:有,重要,方言也是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专属,普通话让我们可以交流,但是方言也需要更好地传承,这是家乡的味道,希望呼吁方言普及。
Fang86:我女儿小学学校专门开了一个学习杭州话的兴趣班。
不错:在家尽量讲方言,普通话就交给老师。
海客:学校里讲普通话的环境已经足够,家里长辈不一定普通话标准,没必要特别改讲普通话,只要家里一直保持讲方言,小辈就能保留方言作为母语,70后到90后多数是这样。多一门语言多一项技能,语言学得越早越容易,学的种类越多越能举一反三。乡音连乡情,懂方言才能理解这份感情,在他乡听到乡音的热泪盈眶只有体会过才懂。此外,一些古音也只有在方言中得到保留。再者,地方戏离开方言,韵味全无。发展方言就是传播文化。各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语言争取地位,方言,也是一样的。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