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山坳里的新型工业化——杭州临安“产业强区”拼经济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31   浙江日报

山区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临安大山里一场悄无声息的“产业强区”实践,也许提供了一条路径。

2022年,天目山深处的杭州临安区工业总产值接近1300亿元,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位居杭州第二、三位;今年一季度,临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2年的43.9%提高到45.2%,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3.7%提高到23.6%。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区正迈出矫健的发展步伐,人口连年增长,产业日渐兴旺。

它是怎么做到的?

“产业强区”从这里起步

在拼经济的杭州各区县招商队伍中,临安“店小二”们的PPT中都有这么一句话:临安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是大走廊的重要一极。

这是浙江和杭州,省市两级为临安赋予“区位优势”的核心所在。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东西长约39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了5家省实验室、全省8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名人才,是浙江、杭州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挂上了“金钥匙”,怎么打开现代化之门?

临安有工业基础。块状经济,如高虹镇的节能灯,玲珑街道的装饰纸、电线电缆,昌化镇的手表螺钉,太阳镇的五金工具等,都正要迎来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经济的“临门一脚”。

临安被三次赋能。2000年初,杭叉、杭氧等一批杭字头企业迁到临安,这批“国之重器”的迁入,是临安高端装备制造的肇始,也让临安在全省工业版图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2006年,一批省级科研院所集中搬迁至临安青山湖畔,打造省级科研机构创新研发基地——青山湖科技城。36家科研院所的汇聚,瞬间提升了临安在全省科技版图中的地位。

此后,临安又迎来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开建、撤市设区的重要节点,交通设施大干快上。

历史性机遇摆在了临安面前。2021年,临安响亮提出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重塑临安经济的“骨骼”。

更高、更精、更轻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临安“产业强区”的第一刀从工业经济切入。

发展工业,临安“家里没矿”。太湖、钱塘江两大水源保护地,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下了多道红线,山坳里只能攒出2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空间,工业化所需的要素极度稀缺。用临安区经信局局长雷新钱的话说,“‘摊大饼’没有灶台”。

临安区委一班人向“八八战略”求解:“早在20年前,‘八八战略’就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要素集聚,临安山区新型工业化之路迈开了第一步。

“大走廊上,工业是临安的优势。去年我们的规上工业营收占了大走廊的56%。我们要承接好大走廊科创成果的产业化。”在临安区委书记杨国正看来,这是临安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的一项战略任务。

以此为基点,临安开启了产业焕新之路: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向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转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

引育新兴产业“链主”,横向和纵向整合,实现产业链“聚链”。青山湖畔的谱育科技,自主研发高端科学仪器,打破国外垄断。虽然创立只有8年,但2022年产值已接近13亿元。横向,该企业集聚上下游企业,在孵化4家下游企业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引进一拨“聚链”项目;纵向,以掌握的自主检测技术向新领域开拓,瞄准生命科学领域,已成立谱康医学、谱聚医疗等子公司。谱育科技的目标,便是冲击百亿级规模。

升级传统产业,“嫁接”新兴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杭叉集团正由传统叉车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物流领域拓展,已能为客户提供基于AGV基础上的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宝马、风神、中策等企业智能制造基地,并研发出锂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叉车产品且交付应用。

这几年,临安工业的“高新”成色越来越足: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50亿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元;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2年的81.4%提高到83.7%。

产业空间少,临安就向“过去”要空间,大力推进“腾笼换鸟”,目前已腾拓出3000余亩工业用地;同时向上要空间,打造新型工业楼宇,推动工业上楼。

在临安,有6个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被称为“六大园”。走进其中的“工创园”,记者立即发现楼宇中的标准厂房室内空间高大。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容积率都在3.5至4.0之间。这意味着,与一般工业厂房相比,工创园向上要来的产业空间,至少是原来的3倍。

“楼宇工业还有个特点,那就是‘高、精、轻’。轻,就是它不能发出很大的噪声。”临安区经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业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备、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精密仪器、安全节能环保等。

“高、精、轻”的产业哪里都想要,为何要选择临安?“我们看中的还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产业生态、科创生态,而临安是大走廊上产业空间最多的地区,生活配套几乎与杭州主城区无缝衔接,有利于我们招引人才。”一家已签约入驻工创园的高新企业负责人说。

人随产业而来

人随产业来。临安区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当初撤市设区,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区经济,“临安是有点担心吸引不了人才的。”这是很多强中心都市周边区县面临的共同难题。

但是这五年,临安的常住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在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61.3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64.8万,年均增加7000人。“这些新增人口中,很多都是被企业吸引来的大学生、技术工人。”临安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生产热熔胶起家的福斯特,如今在光伏、电子电路、锂电等新材料领域多点开花。包括在青山湖科技城设立的研究院在内,就有44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今年还在招聘更多的研发人员。

专注超声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聚融医疗,2017年刚到临安时只有约50人,如今已拥有200余人的创业团队。

临安的新型工业化,已激起层层涟漪:工业经济产业集聚,带动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口流入加快城市化,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兴起;文旅产业随之兴旺……一个个产业逐渐让区域经济的“骨骼”清晰起来。人,也就随产业而来。

如今,走在临安的产业区块和中心城区,就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国内光伏封装材料龙头企业福斯特临安基地的高效电池胶膜和感光干膜项目正抓紧建设,力争今年内投产,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天目医药港,创新药物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基地加快施工;

江桥路共富广场项目、临安印象综合体项目等11个民生和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投资数据也可窥豹一斑:2023年一季度,临安制造业投资增长4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6%,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增长99.6%,民间项目投资增长45.9%。

临安,硬是在山坳中踩出了一条现代化的路,听不到大机器轰鸣,看不到产业大军人流涌动,却静水流深、源源不绝,而溯其源头,正是“八八战略”指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让临安走上了现代化的可见未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谢晔 陈文文 唐骏垚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