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全力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杭州城北新中心 推动大城北发展崛起
杭州日报讯 首届“良渚论坛”成功召开,坐拥近350家品牌的城北万象城盛大开业,通运华庭农居点入围2023年杭州市“最美安置房”,作为杭州北部快速路网加密线、联络线的康良快速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钱江经济开发区新增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从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到人居环境持续蝶变,再到产业动能活力迸发,一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美好现实,一个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北新中心正在崛起——这里,是余杭大城北。
“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战略部署,在市大城北办的牵头统筹下,大力推进重要区域重点项目实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老旧产业转型升级获得了较大成效。”余杭区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用匠心营造城市,对标世界一流,强化“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推进大城北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打造产业与城区共兴的“杭州城北新地标”。
路网交织通达民心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
在全市新一轮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余杭区涉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钱江经济开发区、仁和街道等被纳入大城北建设范围。激活这一更大区域的发展动能,需要更多城市交通“大动脉”输血造势,而城北片区特别是留石高架以北区域仍缺少这样一条东西向的快速通道,这也是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快速路网的最后一块“短板”。
“亟须建设一条快速通道完善大城北地区的骨架路网”,于是,2023年11月8日,康良快速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6年建成通车。
康良快速路西起运溪高架栅庄桥互通与规划杭州中环顺接、东至临半路,全长约11公里。开工的一期工程为运溪高架至杭行路段,自运溪高架栅庄桥互通向东南方向先后穿越湖杭高铁、绕城高速、宣杭铁路,全长4.7公里,全线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道路形式,高架和地面标准断面均为双向6车道。
“全线建成后,大城北地区的居民可经由康良快速路,突破高铁、高速等交通制约,快速到达中心城区、城西科创大走廊、钱江经济开发区等地,对构建大城北地区快速便捷交通体系,实现主城副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余杭区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说。
良渚新城是余杭区在大城北规划建设的主阵地,也是杭州主城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一直致力于打通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2023年,良渚新城开展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项目共10个,其中运河农居点四期配套道路、勾庄农居点配套道路东延(北六路—北庄路)、创新型产业园区配套道路和规划支路(好运路—谢村港河道)已完工,郁宅路(西塘路—杭行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良运街(莫干山路—通益路)提升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66%,其他道路也在有序推进中。
良运街
2023年是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钱开区”)挂牌成立的第4年,该开发区也成了大城北重点建设区域之一,“高品质郊区新城”的实景图越来越清晰。去年,钱开区全力推进27个在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方面,葛墩路、漳湾路(奉运路—仁良路)已完工,同时启动了制造四路、仁良路南延等项目。
“钱开区是余杭区制造业主平台,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和居民日益增多,交通路网压力突出,群众呼声较高。2023年度六大民生实事项目就包括了仁和大桥提升改造(和平路—沿山路)项目、仁和大道绿化提升改造(仁超路—疏港大道)项目、獐湾路(奉运路—仁良路)项目、启航路东延项目、粮站路(獐山路—仁河大道)项目等交通路网建设。”钱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路通而百业兴,一路达至万民福。新的一年,余杭区大城北地区将继续优化全域道路系统,加速实现城北新中心腾飞。
富民安居美美与共
城乡大美、住有宜居,民生得保障。
“之前就去小区看过了,地理位置和环境都很满意,我们一家对今后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期待,就等之后分房了。”余杭区良渚新城西塘河村6组居民冯文国激动地说。
这样圆梦安居的幸福场景正在余杭区大城北地区不断生动呈现——
2023年12月28日—29日,良渚新城东塘河村、西塘河村共801户安置房进行了分房摇号;2024年1月21日下午,仁和街道传来好消息,余山花苑(一期)安置房顺利完成摇号分房,464户安置户喜提新居……
不仅如此,人才房和农居点建设方面也颇有力度。去年,余杭区大城北地区续建4个良渚人才房项目以及运河村农居点四期等5个农居点项目,其中运河新城谢村农民高层公寓三期、勾庄农民高层公寓二期均已完工,运河村农居点四期项目提前完工。
居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聚焦“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一系列项目“大珠小珠落玉盘”:仁和街道仁和二幼二期、东塘小学(三白潭校区)改扩建项目一期竣工建成,仁和中心小学改扩建、永泰小学及幼儿园改扩建、街道幸福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良渚新城续建的好运路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69.2%,杭州华润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场地硬化已完成、幕墙工程完成60%、综合机电工程完成90%,位于钱开区的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
在建好运路九年一贯制学校
据了解,与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相邻的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包括医疗综合楼、病房综合楼、地下停车库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钱开区及周边居民和创业者将享受到更为优质、舒心的医疗健康服务。杭州华润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则由综合医院和一栋健康大厦组成,定位为专科医院+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杭州城北地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缺乏的现状。
聚焦生态环境,家门口共享“山水美景”。余杭区以大运河、郁宅港等河网水系为骨架,做优环境提升文章,以生态保护、岸线修复为重点,重塑城市生态活力。目前,郁宅港(杭行路—京杭运河)综合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良渚中央商务核心区提升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玉道良渚美院段绿道、智荟动力公园獐山港绿道获评“杭州市最美绿道”。
良渚中央商务核心区效果图
良渚中央商务核心区是与杭州主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是紧密连接周边功能板块的枢纽,也是良渚新城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核心引擎。目前,良渚中央商务核心区正加快建设占地561亩的玉湖公园。
“我们希望通过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修复、人文景观营造、智慧设施融入等多重手段,打造独特景致,构建世界级城市中心滨水空间,努力成为未来公园建设的浙江样板。”良渚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024年,建筑、景观等主要分项工程基本结束,达到开园要求。
随着郁宅港(杭行路—京杭运河)及周边提升改造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项目工程落地,余杭区大城北地区实现了“明显可见变化”,周边居民对城市“山水共融、清新明亮、城在景中”的向往,正不断变成实实在在可赏可游的风景。
新旧产业提速增效
创新深化、培优育强,区域有活力。
当天拿地,当天开工。2023年6月,良渚新城通运路南工业地块四项目在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当天便完成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办理,实现了从“拿地三个月开工”到“拿地秒开工”的跨越。这也是余杭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拿地即开工”项目。
这一项目所在的通运产业园也是余杭区全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生动缩影。
通运产业园效果图
良渚新城以“亩均论英雄”为引领,积极落实“3655梧桐计划”,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亩均产出效益,重点推进通运产业园、勾庄工业园区、良渚都市产业园、大陆工业园区、健康产业园、好运产业园等区域有机更新。据介绍,通运产业园规划主导产业涉及数字经济、生命科技、人才研发总部,更新前亩均税收约4万元/亩,更新后预计达到60万元/亩。
“良渚新城通运路南工业地块四项目以打造芯片设计研发总部为定位,厂房建成后可用于年封装150万件半导体激光器件生产,未来将引入一批芯片设计研发封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备高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总部,助力良渚新城打造优势企业集群发展新高地,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良渚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顶格”刷新“拿地秒开工”速度,旨在以最优营商环境促进最优产业发展。
由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余杭区大城北地区的产业生态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数字产业等高新产业成长飞速。
文化产业方面,2023年10月,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获国家文旅部、商务部正式授牌,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基地,8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集聚新城,不断推进良渚IP的转化,加速文化出海。生命健康产业方面,良渚新城着眼于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良渚生命科技小镇成功上榜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园区榜30强,并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数字产业方面,钱开区深化数字化“未来工厂”建设,积极构建新智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健全新建项目数字化方案评审机制,通过“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开展工厂物联网建设,去年共推动1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提升改造,其中2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5家企业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培育,1家企业入选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
对标一流,匠心筑城。
“我们将积极落实‘高品质推进大城北规划建设,打造展示城市有机更新成果重要窗口’的具体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进度把控。”余杭区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重点建设区域,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和河道工程,为服务区块开发、打开城市发展空间打好基础,积极融入城区竞合大赛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动区域产业生态蝶变,全力以赴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杭州城北新中心。
政协要闻